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以魚蝦為代表的水產品是國人餐桌上的佳品!盁o魚不成席”、“年年有魚”等生動地說明了我國人民對水產品的喜愛和重視程度。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養殖水產品產量在國內占水產品總產量的70%、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70%。水產養殖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轉移了大量富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緩解了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壓力,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
當前我國水產養殖業正處在由傳統養殖業向現代養殖業轉變的重要階段。隨著養殖規;、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如何既有效防治病害又能減少藥物使用量,實現水產健康養殖,成為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和實現漁業現代化的關鍵。
健康養殖的內涵應當包括在生產環節推廣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維護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達到減少養殖病害、保障養殖生產和提高產品質量安全的目標,同時,也包括在全行業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養殖體系。
近幾年,農業部和各級漁業主管部門采取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等多項措施,積極組織推進水產健康養殖行動。但是,推進健康養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就目前來講,我國依然面臨著水域環境污染、養殖裝備落后、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差、組織化程度低、良種化進程慢、技術支撐體系不健全和執法力量不足等問題的制約和挑戰。
面對各種挑戰,各地應摸清本區域范圍內水域灘涂類型分布、功能定位、水質狀況和開發利用等情況,科學編制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切實保護好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空間和養殖水域的生態環境,合理規劃水產養殖布局。
各地應全面實施養殖裝備提升工程。無論從提高增產潛力還是從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看,未來養殖業發展必須更多地依靠先進適用的養殖設施的裝備和運用。池塘養殖應盡快進行標準化改造,包括清淤、護坡、平整道路、疏通渠道,配套建設進水凈化、排水處理裝備等,并建立養殖池塘維護和改造的長效機制。工廠化養殖場應抓緊實施生產條件改造和裝備提升工程,向節水、節能、減排的循環水養殖方式轉變以保障工廠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各地應加強水產健康養殖和質量安全科技創新,提升科技對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引領和支撐能力。同時,繼續開展以科技入戶、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為載體的健康養殖技術推廣培訓活動,盡快提高養殖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
各地應全面加強水產養殖業執法監管。飼料和獸藥是養殖生產的重要投入品,其質量狀況和科學使用直接影響養殖生物的健康狀況。健康養殖必須加強投入品生產監管,規范養殖投入品使用管理,繼續整治飼料、獸藥生產和經營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禁用藥物、在飼料中違法添加促生長劑、藥物和其他物質的違法行為。
推進健康養殖是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水產養殖業必由之路,也是當前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重點工作。各地應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確保優質水產品有效供給,從而實現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