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養魚樂,養魚苦,養魚的生活就像一支歌。”漁歌為何這么“嘹亮”?在江西九江市彭澤縣芙蓉農場漁民錢葉東的精養池捕撈現場,筆者找到了答案。只見成群的魚兒不時高高地躍出水面,網中的魚兒越來越多了,漁民們笑聲朗朗,老錢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己共有3口魚池,占水面50畝,在這口面積達24畝的魚池中,放養了1.5萬尾“彭澤鯽”,經過一個春夏的精心喂養,現在單尾都在6兩以上,除去成本,每尾的純利潤有1元錢,僅此一項,就獲利1.5萬元,加上混養的其他魚種,一年的純收入達7萬余元。等到老錢將剛剛捕撈的鮮魚一一過秤,發現這一網足足撈了1000多公斤魚。有花白鰱、胖頭魚、彭澤鯽、草魚等各種肥魚。
漁之樂
“漁之樂有三樂。”在日日廝守的簡陋魚棚里,錢東友的話匣子慢慢打開了,“一是捕撈時刻樂,抱著一條條自己親手養大的魚,像抱著自己的新娘一樣激動。二樂是把握好時間點,掌握好靈通的市場信息,在市場最需要的時候起撈成魚,讓魚賣到好價錢。三樂是數現金樂,這一片50多畝的池塘純收入大約有7萬多元,畝純收入1500多元。”當被問到捕撈當天要做些什么準備時,老錢簡練地回答道:“請漁民幫忙,準備好漁具、聯系好魚販子。”“養魚還有什么收獲嗎?”看到小屋里面的酒瓶,老錢高興地說:“喝酒,漁民都愛酒,一方面是由于常年呆在池塘邊,喝酒能起到防治關節炎的作用,另一方面生活枯燥時起到調節生活的作用,一邊喝喝酒,一邊品嘗自己養的鮮魚,感受養魚的樂趣。”
漁之苦
當問到是否會讓自己的子女繼承養魚事業時,老錢非常堅定地說,雖然自己熱衷于養魚,但是自己絕對不會讓兒子養魚。他指著不遠處的一棟嶄新三層洋房響亮地說:“雖然我們的生活富裕起來了,政府不但提供貸款和30%的農機補貼幫助我們購買了發電機、投餌機、抽水機、增氧機和消毒機等現代漁機裝備,還每年組織我們去湖北仙桃市等地方參觀學習各地的先進養殖經驗,定期對我們進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相比較而言現在養魚比以前輕松多了,防治魚病和調節水質的能力更強了。但是養魚的過程非常辛苦,一年365天,只有過年才能在自己的新房子里面呆上一個星期。”他解釋道,養魚不像養家禽什么的,有病能及時發現,養魚完全要靠經驗和分析,要花大量的時間來觀察魚情,以至于自己都要變成一條魚了。當問到每天做哪些事情時,“割草,一天投餌3次,不定期地巡塘,觀察魚類吃食和活動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要及時采取措施。”他表示,養魚最苦莫過三伏天,盛夏時節的3個月,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因為那時溫度高,魚兒大量缺氧,特別是凌晨時分,魚兒容易泛塘,一旦發生泛塘現象,會出現魚兒大量死亡的慘象。所以那時漁民都是飯茶不香。欣慰的是漁民之間會互相提醒,互相督促,水產局的技術人員也會定期來查看魚情,幫忙指導,讓漁民獲得了一種團隊的力量。
漁之情
老錢告訴筆者,從祖父時代就開始養魚,自己的童年是在漁船上長大的,所以對魚兒有著特殊的感情,以前父輩們養魚完全靠人放天養,沒有科學混養和投放比例科技養殖的概念,更沒有現代漁業裝備,但是他們熱愛養魚、堅持養一輩子魚,養出了最好的魚,他們那種對待養魚誠信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從小感受到了漁家的淳樸和快樂。老錢談到自己的父親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倒在漁船上時,眼睛紅紅的:“那天父親的身體非常不好,他一邊放開嗓子唱起了老漁歌,一邊在船上開始撒網義務給別人打過年的魚,終因體力不支……這一幕給了我堅持養魚的信心和勇氣。”當筆者最后問到他還會堅持養幾年魚時,老錢堅定地說:“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堅持養魚,畢竟自己是靠養魚發家致富的。兩代人在養魚過程中積累的深厚感情不會輕易改變的。半個世紀風里來、雨里去的養魚生涯,特別是父輩們的那種助人為樂和不服輸的精神闖勁,讓我明白了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咬緊牙關不停地拼搏,同困難拼搏、同命運拼搏,只有在拼搏中才能體會生活的快樂,只有懷抱夢想,才會在單調和艱難的生活中唱響你的生命之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