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羅非魚苗場工作人員正在打撈水花
10至11月份,正是暑寒交替之時,羅非魚產業又熬過了一個漫長的高溫時節。此時,無論是遭受鏈球菌襲擊損失慘重,還是正準備乘著冬季到來之前賣魚的養殖戶,都開始在關注秋苗的市場動態。今年這種似乎關注有增無減。
秋苗的投放已經不僅是為了搏次年春季成魚市場。2009年開始,每至高溫季節即暴發的鏈球菌,業界至今尚無有效控制方法,“治不了,那么是否可以避開”,不少業者已把眼光轉到了養殖模式的改變之上。
一直以來,秋苗難產似乎已成慣例,今年又將如何?秋苗的養殖又是否可以實現規避鏈球菌的目標?懷著這些疑問,且聽業界聲音。
受累高溫 秋苗供不應求
文/ 圖 本刊撰稿人 劉慶升 唐東東
秋苗難產,一直是羅非魚種苗產業未能克服的難題之一。
從9月底一直到國慶節,肇慶的羅非魚養殖戶阿挺都忙著向熟識的羅非魚苗場打聽秋苗的供給情況,得到的答復毫無例外是“供應緊張,排計劃”。據他介紹,9月底羅非魚塘頭價開始小幅度上漲,同時氣溫回落病害有所減少,便尋思放一批秋苗搏下明年的春季成魚市場。“沒想到苗種會這么緊張,這幾天打算去海南那邊找找。”10月4日,筆者再次聯系阿挺時,他已身處湛江。這種情況并非孤例。
“秋苗生產好像一年不如一年”,10月上旬,筆者見到廣東國家羅非魚良種場場長葉衛時,他對于今年的秋苗生產情況就如此表示。其實,秋苗難產,一直是困擾羅非魚行業的問題之一。從筆者走訪的情況來看,受氣候反常、病害多發等因素影響,2011年的秋苗生產依舊困難重重。
“從接二連三有陌生養殖戶打電話過來詢問秋苗情況,我們就知道今年的秋苗大伙都做得不怎么樣。”9月底,增城市第一水產良種繁育基地總經理鄧德基向筆者反映。相比往年的秋苗生產,今年基地安靜了不少。“從7月份開始入塘一直到現在,兩個來月過去了,大部分親魚還一點動靜都沒有。今年的天氣太熱了。”鄧德基抱怨道。
據了解,今年廣東地區的高溫天氣一直維持到9月12日(農歷8月15日)后才有所回落,高溫期長于往年。持續高溫給苗場生產帶來難度,對此,廣州市五龍崗魚苗繁育基地總經理梁聰也深有體會,“由于今年是持續高溫后,又快速的出現降溫,親魚還處于恢復過程,無論產卵的親魚量還是卵的受精卵都會受到影響,產量有限。”
盡管10月份后水溫降至較為理想的生產溫度,但茂名市茂南三高良種繁育基地總經理李瑞偉還是無奈地表示,“由于高溫時期較長,親魚體質恢復時間預計將比往年增加半個月左右。”目前基地的產量依然有限。
梁聰也預估基地的親魚需要等到10月下旬才能達到較理想的生產狀態,10月中旬魚花產量為30-50萬尾/天。
不能回避的是,根據往年的經驗,珠三角地區11月份以后,親魚將陸續搬入溫棚,屆時的產量又將受到限制。
作為羅非魚秋苗市場的另一主角——海南,從國慶開始后就迎來連續降雨。海南昌盛魚鱉種苗場總經理周經明慶幸地表示,“之前高溫時期無法生產,如果沒有國慶期間的雨水,秋苗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10月17日,苗場親魚已經產魚花。排除不可預測天氣影響,周經明預估越冬前還將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可用于生產。但周經明同時也指出,秋苗的緊張還和市場需求有關,“前期苗場缺苗,養殖戶想放苗也沒有苗拿,現在需求集中,產量遠難滿足需求。”
“今年高溫時期魚病暴發率居高不下,很多養殖戶不敢放苗。”海南吉富水產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劉志利則分析認為,“9月底水溫降下來后魚病少了,養殖戶都想趕在溫度過低前放苗。需求量短期內暴發,苗種供應緊張。”
養殖市場的強勁需求,給了苗場莫大的壓力。日前,梁聰在其微博上稱,“但愿新老客戶都不要老是打電話過來催促我們發苗,按訂單順序我們會有苗給大家的。”
盡管秋苗看似仍將延續近幾年以來緊缺狀況,但在筆者此次的走訪中,一些業者對明年的養殖情況也表示了擔憂。“今年在病害高發區估計只有兩成的養殖戶賺得到錢”,百旺飼料公司經理葉紹新告訴筆者,現在不少人咨詢是否有合適的品種,可以作為羅非魚的替代品種養殖,“這種情況在前今年是沒有出現過的。”葉紹新所在的茂名地區一直是羅非魚鏈球菌的高發區。
另一廣東羅非魚主養區的高要地區,同樣是從2009年以來,鏈球菌發病率居高不下。位于高要白土鎮的朝陽漁藥店店長容志朝就表示,從2009年開始,該地區羅非魚養殖的產量已經在逐漸的下降,“今年放養密度普遍下降,多在800-1000尾/畝”,但養殖卻并未出現轉機,加上魚價低迷,很多養殖戶對養殖羅非魚頗為心灰意冷。據預計,明年該地區羅非魚產量將降至鏈球菌暴發前的3-4成水平。“很多人會轉養草魚、叉尾、鯪魚等品種”,容志朝同時是幾個羅非魚品牌苗在該地區的代理,因此明顯感覺到了養殖戶投苗熱情的降低,他還補充道,投羅非魚的養殖戶,也寧愿選擇一些便宜苗,“因為現在不管什么苗都會發病。羅非魚苗種企業,尤其是品牌苗肯定面臨沖擊”。
規避高溫風險 越冬養殖受推崇
文/ 圖 本刊撰稿人 劉慶升 唐東東
珠三角溫棚標苗越冬,可保證魚苗的成活率以及越冬后達到較大的規格,爭取提前上市
羅非魚秋季投苗,原本只是部分養殖戶為搏次年春季成魚市場,而采取的一種養殖方式。在愈演愈烈的羅非魚鏈球菌病面前,為減少高溫季節病害帶來的損失,合理投放秋苗反而成了規避養殖風險的一種有效措施。
但秋苗究竟該如何放養,是養殖戶包括苗種、飼料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比如怎樣提高秋苗成活率,避免越冬低溫造成的死亡;以及10-11月份投放苗種越冬,如何放養才能保證在次年7月份高溫季節來臨之前,養成至上市規格。
在走訪中,筆者也了解到,不少養殖者早已對秋苗的養殖操作諳熟于心。“茂名地區今年5-7月份放苗的非常多,這部分苗養到年底規格大多在3-5兩之間,過冬后再養到5-6月份即可達到上市規格。這不僅避開了高溫季節,而且魚價也往往處于高位。”梁聰向筆者介紹說。
目前,廣東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在高要、珠海平沙等主養區力推越冬養殖模式。葉衛介紹說,適當降低標苗密度越冬,3月底左右可以獲得1兩左右規格魚種。再分塘養殖后,7月份即可達到上市規格。而與此同時,5月份左右可以在標苗塘中進行春苗的標粗。7月份賣魚后,可從新過塘標粗的春苗,年底又可以出一造魚。“這樣即避開了高溫季節大規格魚存塘的風險,又改變了珠三角地區一年一造的養殖模式”,葉衛表示,很多養殖戶對這種模式很感興趣。
對于該種模式,佛山市三水白金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健輝做了進一步補充,“在標苗密度較大的情況下,3月15后,天氣基本穩定的時候,可再進行分塘。規格較大的分到成魚塘,小的將低密度后繼續標粗。”
佛山市南海漁愉魚水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季勝榮曾任職于某羅非魚苗種企業,他建議,廣東、廣西、福建的部分偏冷地區,選擇4月初放大規格羅非魚苗,養殖三個多月,可在6月底或7月上旬前上市。
受鏈球菌病影響,原本7-9月的用料高峰期反而有銷量下滑趨勢,轉變營銷思路成了飼料企業需要做的改變,部分飼料企業開始推行羅非魚秋苗養殖模式。大川飼料有限公司高要片區技術服務人員高先富,就向筆者介紹了他們在該地區正在力推的秋苗養殖模式:10月份放新苗進苗塘,11月份在苗塘搭溫棚過冬,保證魚苗過冬之后達到2兩以上的規格,以保證羅非在高溫期來臨之時到達上市規格。過冬等水溫上升后,一般在3月底到4月中旬過苗到成魚養殖塘。然后加緊投喂,爭取在6月中旬之前賣第一批羅非,7月份干塘。
在越冬標粗時期,相對于海南、粵西地區,珠三角由于溫度偏低,搭建越冬溫棚被認為是提供保障的最好方式。據了解,搭棚越冬的成本根據材料不同,在2000-4000元不等。梁健輝告訴筆者,正常情況下,搭棚越冬增加在每尾苗上的成本不超過0.2元,但卻可以提前兩個月上市。同時在越冬溫棚內,根據往年的經驗,珠三角地區基本能夠維持在16℃以上的安全水溫。當水溫在15℃以上時,還能進行投喂,保證了越冬苗達到相應規格。而如果沒有保溫措施,越冬期間苗種的存活率則無法保證。
針對部分養殖者觀念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葉衛進一步建議,在養殖集中的區域,如珠海平沙羅非魚養殖基地,可以組織一部分養殖戶專門搭棚標苗過冬,春季即可以供應周邊的養殖需求。
梁健輝指出,不愿投入成本搭棚的養殖戶,也必須做好控料、調水、改底等工作。他舉例說:去年云浮某客戶,通過以上方式,水表層溫度降至6℃時,越冬死亡率也并不高。但他還是建議,“有條件的最好搭建溫棚。”
即便采取溫棚越冬,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保健、調水、改底等工作,“調水要提前,凍得時候千萬不能調”,梁健輝指出,“由于冬季水溫低的時候藻類少,所以要提前降低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通過改底降低底部耗氧,保證溶解氧的充足,魚能夠沉在底下的就沒事。”
梁聰則建議說,“魚到9月重陽后要做好保健,越冬魚不需要太肥和太瘦,不能有蟲或其它疾病。因為老弱病殘容易在越冬中死亡,其中凍死的機會占一半,蟲害、病死的機會占一半。”
不同地區羅非魚秋苗越冬養殖模式簡要要點參考(本刊采訪整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