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了解“福瑞鯉”在不同地理條件和養殖方式下的生長效果, 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我院淡水中心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體系鯉魚復合育種崗位科學家董在杰研究員帶領課題組成員先后赴河南、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開展“福瑞鯉”示范推廣效果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種適合當地的“福瑞鯉”養殖模式,獲得良好經濟效益。
在設在四省(區)的大宗淡水魚產業體系綜合試驗站協助下,董在杰研究員等深入到當地的養殖戶家里和“福瑞鯉”養殖塘邊,詳細詢問和記錄有關福瑞鯉放養密度、投餌方式、生長速度和養殖效益等情況,并就“福瑞鯉”養殖模式和日常管理技術與養殖戶進行了探討。調查發現,各地在引進“福瑞鯉”試養殖過程中,均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鯉魚養殖經驗,探索出多種適合當地的“福瑞鯉”養殖模式,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河南開封市水稻鄉2個養殖戶,采用主養“福瑞鯉”、套養鰱鳙魚的模式,畝效益達到了5000元以上,相對于普通鯉魚養殖,養殖產量和效益均提高了近50%。
“福瑞鯉”由于具有生長速度快、體型好、飼料系數低、成活率高、耐低氧、溫度適應性強等特點,受到了各地水產技術推廣站和水產養殖戶的普遍歡迎。示范養殖的區域和規模快速增長,目前已經在山東、江蘇、河南、吉林、遼寧、四川、寧夏、內蒙、陜西、新疆、云南、貴州、廣西、福建、甘肅、重慶等16個省市進行了示范推廣,推廣面積達30多萬畝,新增產值3.5億元,增收節支總額1.3億元,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