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省中山市西區羅氏蝦今年收成嚴重下降,不少養殖戶遭遇虧損無力搭棚放養冬蝦。蝦苗場為節約成本、多產蝦苗,直接在市場上大量收購商品羅氏蝦做親本育苗,這樣的親蝦質量差致使蝦苗質量嚴重下降,專家為此呼吁用政策規范蝦苗市場。 養殖一年蝦竟僅有手指尾般大 蝦場棚外寒風徐徐,蝦場棚內燈光暗淡。往年12月份,梁忠善的蝦場棚內外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而今年只有他孤身一人坐在棚內苦思:究竟,今年養蝦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該怎么做才能將今年的蝦場虧損降到最低? 梁忠善是西區隆昌社區的養蝦大戶,自1995年至今靠養蝦走上致富路,現有100余畝蝦場。今年4月份,梁忠善還像往年一樣,重投70多萬元從浙江、湛江、南寧、江門等地引來800萬尾優質羅氏蝦苗,全部投放到100余畝的蝦場。水質、水溫、飼料、人工……在每一道養殖過程中,梁忠善都基本上按照往年步驟進行精心打理。然而養殖3個月后,梁忠善發現蝦苗生長速度很緩慢,甚至不怎么生長,當時就懷疑蝦苗有問題,于是就又從肇慶引來一批新蝦苗,并對蝦場進行更嚴格的管理。3個月又過去了,梁忠善發現蝦場內最大的蝦仍僅有手指尾般大小,這時梁忠善開始急了,因為往年這時都是收成的季節了,最小的蝦都要比中指大。 周圍一打聽,梁忠善才發現左鄰右舍的蝦場也出現這樣的問題,今年羅氏蝦出現嚴重退化,總體產量在下降。 有蝦農受損嚴重無力搭棚越冬 “今年羅氏蝦價沒怎么下降,基本上維持在40元/公斤,但產量至少下降了7成。”梁忠善告訴記者,蝦苗、人工、飼料、蝦塘租金等全部加起來虧損達100萬元。 沙朗一中小型蝦場主李中腸表示,雖然3口蝦場不大僅有近30畝,但由于蝦苗生長緩慢,中途不斷增加蝦苗以維持產量,原本1萬尾/畝增加至6萬尾/畝,而為趕在這個好時節賣個好價錢,不少蝦還很小就已出售,從而增加了虧損成本。近30畝蝦場累加虧損20多萬元,這是他十幾年養蝦生涯中虧損最嚴重的一次。 西區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鐘永和也告訴記者,由于虧損,不少中小型蝦場主因虧損嚴重已無力搭棚經營越冬蝦,搭棚數量同比下降3成;相反,由于今年天氣氣溫比較穩定,南北美對蝦產量相對不錯,有不少養殖戶今冬開始嘗試換養南北美對蝦。 親蝦質量差成蝦退化“劊子手” 在梁忠善看來,除近幾年水質受輕度污染外,親蝦質量差便是羅氏蝦苗質量下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大部分蝦農認同這種觀點并坦言,現在許多蝦苗場的親蝦,已是老祖宗級別,早已不符合繁育要求,卻沒能及時更新。 “今年長期的雨水天,在露天池塘里養殖的親蝦,攝食少,體質弱,繁育能力受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親蝦退化。”市農業辦相關負責人黃乃良分析稱,近幾年橫欄、港口、西區等鎮區的羅氏蝦產量都在微降,今年降幅程度最為嚴重的主因應在于蝦苗場監管不力。 黃乃良表示,廣東羅氏蝦苗場的親本來源,一是靠苗場自我養殖,二是靠市場收購,并沒有嚴格的家系選育,質量難以保證。不少蝦苗場為節省成本,直接在市場上大量收購商品蝦做親本育苗,這樣生產出來的蝦苗質量原本就較差,再加上受去年羅氏蝦價格高、利潤好的影響,蝦場為多產蝦苗在育苗過程中大量使用藥物,從而導致蝦苗質量嚴重下降。 專家呼吁出臺政策規范蝦苗市場 “羅氏蝦親蝦退化嚴重,再不引起重視羅氏蝦將會滅絕。”日前,華南師范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潘凎受邀為西區上百戶蝦農上課時強調,從近幾年廣東羅氏蝦的生長和銷量來看,由于蝦苗場監管不到位,越來越多質量蝦走向市場,致使其品種退化愈加嚴重,規格由5年前的平均40只/公斤下降至現在120只/公斤。 潘凎表示,市場驅利,目前大部分蝦苗場都不太正規,走向市場的親蝦大多沒有登記,且不少蝦苗場的孵化技術、育苗設配等都還不達標,更何況不少蝦苗場為利益迷惑對蝦苗注射大量藥物。擁有利潤大、孵苗快、價格低特點的蝦苗場加大胃口擠占正規蝦苗場的市場,容易造成蝦苗市場混亂。 “羅氏蝦減產,瀕臨滅絕,而破解這一難題就要有政府的影子。”潘凎表示,為規范蝦苗市場的管理,政府要加強對蝦苗場的監管力度,出臺相關政策保證蝦苗的質量,對蝦苗的醫療、孵化、交易等每一道流程進行監控,必要時成立相關蝦苗醫療服務站。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