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錢江晚報最近推出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專欄《記者直擊省重點工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11月8日,錢江晚報記者走進省重點工程——浙江永強農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了報道《萬元一尾“娃娃魚”愜意生活》。這家位于義烏市的養殖企業,成功掌握了“娃娃魚”的人工繁育技術,實現了“娃娃魚”的工廠化繁育與養殖,被浙江省發改委列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這篇報道抓住“娃娃魚”的生活情趣,比如一棟“‘房間’10臺空調,溫度控制在16至22℃”、“喜歡吃葷 幼苗吃蚊蟲長大吃魚蝦”,從小處切入,由細節展開,使讀者不僅了解了這家重點工程事業的蓬勃突進和創業的艱辛,也從報道中得到情趣和知識的享受。
由于記者近距離觀察、采訪,作品中生動的細節比比皆是。報道中寫道:“今年60歲的養殖員李有豐剛把兩棟養殖房內的一只只養殖池清洗完畢。養殖房間足有四五十米長、十多米寬。每間里面有86只池子,每只池子一般養20條左右娃娃魚。如果是小的魚,養60條的也有!崩顜煾嫡f,他每天早上7點鐘到養殖基地上班,第一個任務就是清洗養殖池、換水!巴尥摁~跟人一樣,每天也要大小便。如果不及時清洗就容易感染。換水也很有講究,要剛沒過娃娃魚的背。娃娃魚是兩棲動物,要靠肺呼吸,頭要抬起來的。如果水太滿,呼吸就會很困難,容易死掉!钡搅宋故车臅r間,記者和李師傅一起,從食物池里撈起一桶泥鰍給娃娃魚們喂食。“別看娃娃魚像‘魚’,它可只吃葷不吃素的。我們每天喂的基本上都是泥鰍和鰱魚的魚塊。”這樣樸實的語言、生動的細節,將讀者帶進了“娃娃魚”的身邊。
一系列的細節展示以后,記者又用簡潔的語言將企業的概況告訴讀者:位于義烏城西街道夏樓村的這個養殖基地,占地面積351畝,目前共有21萬余尾娃娃魚,包括2006年開始養殖的3000多尾、2007年開始養殖的3萬多尾、2008年開始養殖的6萬多尾和2009年開始養殖的近11萬尾。目前,公司的娃娃魚出苗率已高達45%,從魚苗到幼鯢(一般每條2斤以下,養殖時間兩年左右)的成活率達80%,幼鯢到成鯢(商品魚)的成活率達85%到90%,均居于國內領先水平。
錢江晚報“走轉改”專欄“記者直擊省重點工程”的其它報道和“娃娃魚”一樣,有點有面,有細節有概述,使作品不僅可讀而且厚實。比如,《探訪舟山大陸引水二期工程-跨海引水,舟山未來可飲富春水》、《科技創新為傳統化工業插上升級翅膀 攻堅10萬噸PC項目,寧波鎮洋化工想與iPad“親密接觸”每度電產值大增,秘訣就在“升級”》,從標題上看,兩篇報道都抓住了讀者的關切點,在這里,省重點工程都和群眾的生活戚戚相關,使讀者感覺到重點工程就在我們身邊。(浙江省三教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