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幾年,各地出現了很多以土池、大圍混和養殖的模式,甚至有一部分地區還衍生出高位池混養模式,養殖品種主要包括金鯧魚、羅非魚、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其他混合品種為螃蟹和雜魚,這樣的混養模式這幾年較受認可和推崇,尤其在陽江地區陽西縣的織籠鎮、溪頭鎮和程村鎮,幾年來養殖都非常成功,雖然這樣的養殖模式占地多,利潤不像養蝦那么大,但較之更加成功和平穩,所以幾年下來,養殖戶利潤頗豐,且這種模式呈現上升的趨勢。就連以前鐘愛養蝦的浙江人今年都有不少改變初衷,承包大圍作混和養殖。
混養的優點:1.主養的品種金鯧魚成活率高,平均可達9成;2.混養的品種價格高且穩定;3.大圍養殖生長速度快,水體大,只要控制密度,不易缺氧;4.養殖周期短,風險低;5.只需投喂魚料,節約成本;6.大圍水體大,換水不用太頻繁,水體自我調控能力更強;7. 合理利用水體空間,魚、蝦、蟹共存,提高整體利潤。
以陽西地區陽西縣溪頭鎮雙水村的養殖戶馮天成為例,馮老板的養殖面積總共90畝,主要的養殖品種是金鯧魚、尖頭、臘魚、白蝦,投放魚苗的數量是25萬尾,投放的密度約為2778尾/畝,魚苗的成本在25萬元左右,藥品的成本是2萬元,電費6萬元,人工費是1.8萬元。到今年的7月底,魚的規格都是在3.5兩/尾左右,共收魚7.5萬斤,實現總產值96萬元,加上豐收的白蝦、雜魚、螃蟹,也賣了近20萬元,平均畝產利潤達到4794元。算下來,馮老板第一造的利潤就達到431500元,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混養模式的利潤其實并非想象中那么低,按照正常情況,一年養兩造,利潤可以達到接近1萬/畝,而且還有很多優勢,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和精養白蝦相比,即使養蝦成功,且成活率高,但蝦價也并非一成不變,經常大幅度波動,而混養模式中,膏蟹、草蝦、白蝦及部分雜魚的價格非常高,金鯧魚的價格變化也不算太大。總的來講,不管從養殖周期、養殖風險、養殖成本和利潤來講,混養模式都很有優勢,這種養殖模式很值得我們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