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吃的蟹:湖南的蟹爸崇明的蟹媽,啟東孕育、贛榆培養 今年秋冬蟹開始從育苗池運到各養殖基地 蟹種好壞要養到6、7月才能發現 大閘蟹9成以上是人工育苗 去年,記者曾多次前往陽澄湖大閘蟹產地明察暗訪;去巴城批發市場買過洗蟹粉和包裝成補鈣劑的蟹藥;在巴城守候3個通宵,半夜伏擊皖牌貨車運送外地蟹;請蟹業專家為那些憑蟹券領取的蟹一只只稱重點評、道出那一番 “蟹券江湖”……我們一直關注蟹市的終端消費,直到一位巴城老蟹農講:“過年時我們就要進蟹苗了,最小的蟹苗是這樣裝在杯子里,以前這樣一杯就要1萬多元……”這引起我們對蟹業鏈條上最具技術性的一環——育苗,引發興趣。 記者 李艷秋 彭曉玲 江蘇連云港報道 連云港贛榆縣。 立春前日,這座黃海之濱的小城氣溫低至-9℃,里沙村萬家的蟹苗池子里,結了一層足有一厘米厚的冰。但是敲破冰層,用漏斗一撈,立刻有十來只小螃蟹出水,滿地亂爬,看上去又機靈又強健,一點都不畏寒。它們只有一元硬幣大小,可是,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特征一一具備——這就是大閘蟹的苗種,業內俗稱“扣蟹”或叫“扣苗”。比這還幼齡的蟹苗只有黃豆大,叫作“豆蟹”、“豆苗”。春節前后,所有人還沉浸在過年的閑暇中時,做蟹苗生意和養蟹的人卻沒閑著。正月里,正是華東沿海各家蟹種育苗戶銷售扣蟹的黃金時期,也是包括陽澄湖蟹農在內的各地養殖戶精挑細選、買進優質蟹種的關鍵時刻。 上海人今年秋冬時餐桌上吃的蟹,此刻正被從育苗池里運送到各個養殖基地。早春時節,蟹季已經拉開第一季。 育苗養殖戶 蟹苗最遠賣到新疆哈密,養殖全憑經驗,光靠理論不行 “過年前已經發了好幾批貨,有賣到昆山巴城的,也有賣到甘肅的,還有新疆哈密的!”連云港贛榆縣的河蟹育苗戶萬延守告訴記者,除了江蘇,全國還有很多省市都養蟹,在一些缺少天然水系的西北城市,養殖戶是把蟹養在當地水庫里,由于水質不錯,口感甚至比華東這邊塘養的蟹還好些。 “螃蟹怕熱,不怕冷,所以一年中6月到10月氣溫較高的時候我們相對閑一點,其余時間比較忙。”他們忙著養蟹苗,忙著銷售。競爭很激烈,鹽城等地的養殖業已經崛起。到了4、5月份,沿著204國道一路全是賣蟹苗的。“做水產,最重要的是水”,萬延守說,除了引入黃海的海水,淡水他們用的是地下水。凡是村里搞育苗的農戶,家家都挖一口井。除了講究水質,養蟹苗還特別費人工,是個體力活。尤其是在蟹苗孵化后的關鍵時刻,蟹苗從一期溞狀幼體逐級蛻殼到五期溞狀幼體,再蛻殼變態到大眼幼體,每蛻一次殼,池子里的水質、餌料要求都不同,期間還要人工增溫和增氧,這些全靠經驗、眼力、手感,光靠理論是行不通的。 多數養蟹人從“扣蟹”養起,人工育苗產量上升 讓萬延守感慨的是15-20年前的蟹苗黃金時期。那時候,長江口的天然蟹苗最高可以賣到8萬元/斤。但是,天然蟹苗捕撈量不穩定,而陽澄湖大閘蟹名頭漸響、市場需求旺盛,于是有人開始鉆研人工育苗技術,在溫室里培育出比“豆蟹”還幼齡的蟹苗,即大眼幼體,這種有條尾巴、還看不出蟹形狀的大眼幼體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曾經洛陽紙貴,一杯人工培育的大眼幼體要賣到1萬多元。于是,江蘇等地的育苗業蓬勃興起,人工育苗的產量大大上升,按照行家的說法,最近幾年大閘蟹的育苗市場已經供大于求,而價格顯著回落,目前一斤大眼幼體最低售價約在200元左右。 盡管利潤不如往年了,但蟹苗的銷售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為了減少風險、降低成本,萬延守近年來已經逐漸放棄用人工溫室培育大眼幼體這一步,而是改為從搞土池育苗的育苗戶那里采購大眼幼體,培育成“豆蟹”、“扣蟹”后,再賣給養蟹人。“大多數養蟹人都是從扣蟹這一步開始養起,因為扣蟹已經初步長成,相對容易判斷蟹的質量優劣,而大眼幼體就跟水溞似的,根本看不出區別。”萬延守說,大眼幼體有吃200元/公斤的豐年蟲長大的,也有吃3元/公斤的輪蟲長大的,但從外觀上很難辨別。他認為這是目前技術上最難的一點,即使是他自己也只能憑經驗,“挑那些個頭大,活動能力強,體色看上去老結的”。 陽澄湖蟹農 養殖戶都有自己養殖秘訣,憑的是自己的摸索 年過五旬的張田根是昆山市巴城湖濱中路上的一名普通蟹農,養蟹已近20年。過年前,他剛剛從連云港贛榆買回了一批“扣蟹”蟹苗。“每一季蟹苗的情況都千差萬別,養蟹不是單靠書本上的知識,憑的還是經驗和每戶人家自己的摸索。”張田根說,蟹農會根據上市時間不同,購回不同階段的蟹苗,有時買大眼幼體,有時買“扣蟹”或“豆蟹”。買來的蟹苗養在專門的塘里,精心伺候,這些“蟹寶寶”都吃得非常好:芝麻加熱后用水泡一下,再混合蛋清,并加些別的輔食。長成“扣蟹”階段,會吃專門制作的豆餅,并喂些蟹飼料。張田根說,每戶陽澄湖大閘蟹的養殖人家,都有自己的養殖秘訣。 風險大,幾乎決定一整年命運,有蟹農下種前祈禱 小小的蟹苗,里面隱藏著相當大的風險,幾乎決定著蟹農一整年的命運。張田根說,每到蟹苗購買季節,就有很多來自連云港、崇明等地的蟹苗商人到陽澄湖養殖區兜售,一斤蟹苗最便宜甚至僅有幾十元。但是蟹苗質量良莠不齊,肉眼很難判斷,蟹農有時也會吃虧上當。“很多便宜的蟹苗就是一些黑心商人直接從河里撈出來的,拿回去不是非常容易死掉就是完全長不大,天上哪會掉餡餅!” 張田根說,有些蟹農是靠貸款來養蟹,曾經出現過因為蟹苗質量差而導致虧本,甚至傾家蕩產的悲慘事件。“蟹農辛辛苦苦把蟹養大,直到六七月份才能發現是否上當。正常情況下,那個時候的蟹基本可以長到一兩半大,有的甚至還能長到二、三兩,網一放下去就能撈上蟹來。如果蟹種有問題,蟹就會停止生長,網放下去,什么也撈不上來,或者撈上來的蟹個頭非常小。” 正是因為蟹種如此重要,在陽澄湖區域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傳統風俗,四五月間把蟹種從蟹塘下到陽澄湖之前,有些蟹農會專門去幾十公里外的盛澤參加一種下蟹種前的祈禱儀式,期盼一年里蟹能順利養肥養大。 農業部專家 崇明適合天然蟹苗但多雨導致成活率較低 如果要推敲出處,上海人目前吃的蟹,幾乎全都是育苗池里人工培育出的蟹寶寶。由于人工育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現在蟹農養的蟹9成以上都是人工蟹苗,因其產量穩定。上海河蟹行業協會會長黃春說,有一年甚至發生過打撈上來的天然蟹苗沒人買的情況,是因為蟹農早已從養殖戶那里訂好了人工培育的蟹苗,塘里都養滿了。 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告訴記者,由于地理氣候等原因,江蘇沿海地區從鹽城以北、到連云港贛榆乃至山東日照,人工培育蟹苗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上海崇明島雖處長江入海口,是天然蟹苗的黃金水域,但因春季多雨、沖淡海水,導致鹽度不穩定,搞土池育苗的成活率比較低。 育苗業多為散戶,養殖標準尚不規范 人工育苗的技術經歷了從溫室育苗到土池育苗的演變,由于后者成本更低,因此逐步占據市場主導,在江蘇一帶育苗行業中已經占據近85%的份額。 按專家的說法,“土池育苗就是在海邊挖個坑,引進海水,海里的浮游生物多,正是蟹苗的天然飼料,只要施一些肥料,再培育一些天然餌料,連買人工餌料的錢都省了。以前人工溫室育苗還要人工增氧、增溫,土池育苗都不需要了。”技術如此成熟而普及,土池育苗在鹽城射陽以及啟東一帶迅速興起,崛起成為養殖業新秀。與此同時,整個育苗市場逐漸供過于求,并且水平參差不齊。“現在最關鍵是蟹苗種質的‘優質優價’這一點沒法體現。”王武表示,像陽澄湖的農戶買到很差的蟹苗導致一年沒有收成,正是因為育苗行業多為散戶,養殖技術標準不夠規范所致。有些育苗戶為了節約成本,一兩左右的母蟹也拿來育種,“生出的后代怎么會好呢?”此外,由于離終端市場比較遠,消費者對蟹苗的關注度不高,吃蟹不問出處。每年蟹季,蟹商重點在宣揚自家的蟹是在怎樣的水體里長大、吃的是怎樣豐富的餌料,有誰會在廣告上標榜,我家的蟹是用某某牌的優質蟹苗呢! [記者手記] 一只蟹的復雜身世 記者 李艷秋 “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據說錢鍾書曾以此來推脫見面。吃蛋也許不用認識母雞,可是,吃蟹,認識蟹爸蟹媽非常重要——就像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說的,“養蟹,‘家庭出生’很重要。姚明為什么這么高?他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遺傳好。蟹也是一樣。 ” 專門用來繁殖育種的蟹,叫做親蟹。上海河蟹行業協會會長黃春說,每年育種,他們都要到上海崇明島以外的各個養殖基地去,精挑細選:蟹媽2兩半左右,蟹爸3兩半以上,年輕體壯,肥瘦適中,最為合適。必須長得一副純種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的模樣,細節如額齒凹凸比較明顯等也要講究,不能讓諸如遼河系等外來蟹種混入,以免影響后代純度。更重要的一點是,蟹媽蟹爸還須來自異地。比如蟹爸是安徽籍的,母蟹就從崇明本地妹子里挑,決不近親交配,務必生出聰明美貌的下一代。 挑選完畢,按照一位蟹爸、兩位蟹媽的比例,把它們搭配好。趕赴江蘇射陽的育苗基地,把海水引進育苗池,蟹爸蟹媽們就可以牽手了。要說大閘蟹真是有趣的物種,它生長在淡水里,卻必須在海水刺激下才能交配、生子。 “所以以前天然蟹苗只有在崇明島這樣的咸淡水交匯處才會有,要不它怎么滋味這么好、讓多少食客流連忘返呢! ” 在鹽度達到9‰以上的海水刺激下,蟹爸蟹媽就會親密擁抱,它們最喜歡的海水鹽度大約在15‰到20‰之間,因為這有利于優生優育,通常鹽度18‰的海水里,蟹寶寶的發育成活率和孵化率都是最好的。在這個特殊時期,蟹爸蟹媽還得到最高待遇,每天吃到美味的小魚小蝦,用于補充營養。但是蜜月苦短,大約15天后,蟹媽懷上蟹寶寶,就不得不和蟹爸分道揚鑣。因為人工育苗者認為,蟹爸繼續留下,會爭吃餌料,擾亂蟹媽的育兒過程。再過些時候,蟹寶寶瓜熟蒂落,至此,孕育過程順利完成。蟹寶寶長成大眼幼體后,會被送回養殖基地,開始長為成年蟹的過程。 這樣看來,上海人每吃一只蟹,背后都可能有極其復雜的身世:湖南的蟹爸和崇明的蟹媽,在江蘇南邊的鹽城、啟東的土池里孕育成大眼幼體,在北邊的贛榆被培養成“豆蟹”或“扣蟹”,再被賣到全國各地的養殖水體,一小部分在昆山巴城的水體里長大,按不同待遇分為湖養及塘養,更多同伴可能在太湖、固城湖、洪澤湖、寶應湖、高郵湖……乃至遠到四川、云南、新疆的湖泊水庫里生活、成長,然后它們被捕撈上岸,相當一部分會被運到陽澄湖洗個澡——有時可能澡都不用洗、直接半夜運送到巴城批發市場改換戶籍——被蟹販子、二道販子、菜場、飯店……層層轉手,最終以陽澄湖大閘蟹的名義,端上老饕們的餐桌。 |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