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京2月7日電 年味還未散盡,江蘇省高淳縣的蟹農已經開始忙著放蟹苗種水草了。陽江鎮一字村村支書錢繼南雖然在春節前把庫存螃蟹脫手了,但仍心有余悸:“螃蟹價格前年低開高走,而去年卻高開低走,越往后螃蟹越賣不出好價格。我們村只有三分之一蟹農賺錢,還有三分之一的蟹農是虧本的。”
從南京市區驅車一個小時就進入高淳地界,“全國螃蟹之鄉”巨幅廣告牌映入記者眼簾,路的兩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蟹塘。陽江鎮是當地螃蟹養殖面積最大的鄉鎮,據了解,這個鎮目前螃蟹養殖面積超過8萬畝,螃蟹市場多年來持續看好,去年卻因市場的反常表現,并沒有獲得好收成。
陽江鎮一字村有三分之二農家養蟹。據專門做蟹苗生意的村民谷立牛介紹,螃蟹一生要蛻18次殼。蟹農購買來的扣蟹需要再蛻5次殼,才能成為成蟹,最終走向市場。
“吃螃蟹的人都怨螃蟹貴,可他們真不知道我們的艱辛。”一字村村支書錢繼南一落座,便代表蟹農倒起了苦水。“我們要通過水和水草來模擬適宜螃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光水草就要四五種,既有耐寒的,又有耐高溫的,種植高度也需講究。”錢繼南說,比如耐寒的伊樂藻,立春之后就要種植,方便螃蟹蛻殼時有處藏身;到了3月份,種植既耐寒又耐高溫的苦草;隨后,還要種植黑葉輪藻等水草。
“水草主要便于螃蟹藏身,同時能凈化水質、釋放氧氣。”養蟹多年,加上經過縣里、鎮里常年的技術培訓,錢繼南已成了養蟹專家,去年他承包了37畝蟹塘。他告訴記者,高淳的固城湖螃蟹之所以聞名,就在于“三葷三素一鍋湯”做得好。所謂“三葷”是指螺螄、小魚和浮游生物等,“三素”指玉米、黃豆、水草,“一鍋湯”指固城湖的水。
“蟹農最累的活就是維護好這‘一鍋湯’。”錢繼南說,“每年五六月份是螃蟹生長最旺盛的時候,螃蟹吃得多,咬斷的水草不斷地浮上來,這時候我們就要不斷地巡塘、喂養、撈水草、換水,一刻不得閑。一旦水質不好導致水體缺氧,螃蟹很快就會死掉。”
那段時間,蟹農每天從早到晚就忙著劃著小船撈水草。“現在有點經驗了,才相對輕松點。”錢繼南說,高淳的蟹農都舍得投入,每畝平均投入三五千元。“即使這樣,去年由于脫手晚,我少賺了10多萬元。還有不少蟹農因沒有成熟的‘暫養’技術,很多螃蟹到最后都死了,虧了很多錢。”
據高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左年生介紹,養蟹業是高淳的特色富民產業,全縣螃蟹養殖面積22.56萬畝。針對全國各地螃蟹產業普遍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的局面,高淳縣去年底出臺了《關于實施全縣螃蟹養殖面積“一減一增”計劃的意見》,即有序削減養殖面積、增加螃蟹生態養殖面積,以促進當地螃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就是要變‘大養蟹’為‘養大蟹’,只有養出優質蟹,蟹農的汗水才不會白流。”錢繼南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