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黑河市愛輝區黑龍江鱘鰉魚越冬試驗基地大棚。
2月6日,元宵節,黑龍江黑河城鄉大地處處洋溢在節日氣氛之中。記者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愛輝區坤河達斡爾滿族鄉黃旗營子村。聽說要采訪黑龍江網箱養魚,村支書李繼業高興地說:“我們村村民中有一多半是滿族,現在已有十幾戶農民從事黑龍江網箱養魚,投入網箱650個,是愛輝區沿江鄉鎮投入網箱最多的一個村。”
在冰封的黑龍江上,我們看到一棟棟蓋在冰面上的塑料大棚。在一個標著“黑龍江鱘鰉魚越冬試驗基地”的大棚里,51歲的滿族農民何鐵虎告訴我們,基地重點養殖鱘鰉魚,是省城養殖大戶時煜投資建設的。目前,已投入資金500萬元,其中有300萬元是政府支持的。村民通過股份制入股,調動了大家養魚的積極性。去年以來,已投放鱘鰉魚5000多公斤,市場銷售3000多公斤。最讓村民激動的是,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里,鱘鰉魚網箱養殖獲得成功。
滿族農民吳樹根的網箱養魚大棚主要養殖鯉魚,每條重六七斤,市價每公斤能賣到近100元。他去年養了2500多公斤。水中養魚,岸上開度假村,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年收入20多萬元。
隨行的愛輝區水產局技術員姚陸說,現在愛輝區沿江各鄉村都在大力發展黑龍江網箱養魚,全區網箱養魚已達1300多箱。下一步將重點在發展黑龍江特產細鱗、哲羅、蟲蟲和紅鱒等特色冷水魚上下功夫,形成黑龍江特色冷水魚網箱養殖規模,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為調動網箱養魚戶養殖熱情,黑河通過政策扶持、典型引導、效益拉動等有效措施,在資金、政策、服務等方面加大力度,全市共投入資金近1800萬元用于發展網箱養殖生產,初步形成了愛輝區、孫吳縣、遜克縣沿江網箱養殖帶。到去年底,全市網箱總數達2170個,養殖總面積3.47萬平方米,實現產值900萬元,從業漁民年人均收入2.4萬元。為進一步做大網箱養魚產業,他們注冊了“大黑河島”牌商標,申報了綠色水產品認證,進一步集聚了品牌效應,擴大了黑龍江網箱養魚的市場影響。去年,先后有兩批共計近萬斤黑龍江網箱魚銷往北京。
按照規劃,黑河今后5年黑龍江網箱養魚面積將達到28.8萬平方米,投放網箱1.8萬個,黑龍江特種魚產量將達到7200噸,實現產值6.48億元,實現經濟效益1.95億元,并將帶動黑龍江沿岸縣區旅游、觀光、休閑產業蓬勃興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