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汕尾各地根據實際和自然優勢,有重點地發展特色養殖品種。據當地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人介紹,2006年全市海淡水養殖產量約28萬噸,已占漁業總產量的一半。
近年來,由于海洋魚類資源的不斷衰竭,汕尾市海捕業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對此,汕尾市積極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在水產養殖、加工流通等領域拓展漁業經濟。并著重把海淡水養殖業作為優勢產業突出抓好。在引導發展海淡水養殖業過程中,注重優勢水產品的區域布局調整,積極推進水產養殖的基地化、規模化生產。
現在,汕尾市已形成了城區捷勝、紅海灣遮浪、陸豐碣石等上規模的鮑魚養殖基地,海豐縣聯安大湖和城區紅草馬宮無公害海水養殖基地,陸豐橋沖、甲東上英的魚蝦蟹養殖基地,紅海灣遮浪優質海水漁類養殖基地以及陸河淡水優質魚類養殖基地等。
目前,全市有養鮑場40座、養殖水體26萬立方米,年產量1000多噸,產值近2億元;全市對蝦養殖面積近5000公頃,年產量近2萬噸。
進入1月以來,在汕尾市海豐縣與城區交界處的長沙灣畔,連片上萬公頃的無公害海水養殖基地又迎來了收獲季節。
在長沙灣,當地養殖戶阿聰和老黃告訴筆者,他倆合伙承包經營的500畝塭塘獲得好收成,3萬多斤的牡蠣早就被紅草鎮辰洲村的一家加工場以每斤近30元的價錢訂購。他倆今年單純靠吊養牡蠣的收入就達100多萬元。另外,再加上養蝦、蟹、魚的收入就不必說了。
城區紅草鎮辰洲村一些加工場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其加工成蠔干出售,現“辰洲蠔”已享譽香港等地。由于銷路好,每年年初,加工場就跟養殖戶簽下訂單收購,使這里的吊養牡蠣產業不斷發展。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汕尾各地的水產品加工業也成長起來,目前全市擁有各類水產品加工、修造船廠、供冰、漁具制造等生產服務企業200多家。特別是以水產品加工為主的漁業第二產業發展迅速。
汕尾城區國泰食品有限公司、五豐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陸豐市海產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水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建成投產,大力推進汕尾市水產品加工工業逐步向精深加工邁進。據汕尾海洋與漁業部門預計,2006年汕尾水產品加工量21萬噸,折合水產品原料約31萬噸,加工率達54.9%,加工值12.5億元,加工量和加工值比2004年均有大幅的增長;另外,全市現有水產品交易市場12座,總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交易面積4.4萬平方米,年交易量20多萬噸。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