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東省擁有優越的氣候和水土條件,而冬季水產品集中上市,造成大量魚塘閑置,讓搭建保溫大棚發展水產養殖成為廣東漁業的一大特色,冬季溫室大棚養殖打破了水產養殖季節性,實現了反季節和均衡上市,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11年,珠海市冬季保溫大棚養殖面積6萬多畝,產值7.7億元,利潤2.31億元。其中該市水產養殖(淡水)科學技術推廣站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是積累、總結和創新了冬季保溫大棚建造技術。
過去,該市水產養殖戶主要采用杉木作冬棚主梁,因為杉木和松樹樁使用周期較短,維護比較麻煩,提高了冬季溫棚的建造成本,且由于其抗壓力不強,遇到強風天氣容易出現折斷現象,造成冬季溫棚損壞、水溫急劇下降以及引發養殖魚蝦發病和死亡,給養殖戶造成損失。就此,市水產養殖(淡水)科學技術推廣站積極總結經驗,開展技術創新,推廣具有安全材料和標準化保溫大棚建造技術,與傳統保溫大棚相比,該項技術在主梁、松樁、拉水等材料方面做了較大改進,其中主梁用鋼、鐵管代替杉木,用水泥柱代替松樁,拉水材料用毛竹代替杉木。該項技術不但延長了保溫材料的使用壽命,傳統保溫材料使用壽命是2—3年,新材料的使用壽命是8—10年,而且每畝搭建成本從2800元下降到1300元,直接促進了冬季保溫大棚養殖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