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溝,將一塊完整的20畝稻田分割上百塊小稻田。水溝里,一萬多只幾克重的河蟹爬上爬下,或覓食,或游戲,不亦樂乎,這是日前記者在臨海市東塍鎮農春糧食專業合作社看到的情景。
“采取了稻蟹共生的模式后,田里既種水稻,又搞養殖;既提高水稻品質,又能增加種養效益,何樂而不為呢?”臨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徐志敏說,稻蟹共生生態種養技術能夠將原有稻田生態系統變得更加多元化,以容納多物種生長,達到“用水不費水、用地不占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除此之外,還提高了水稻和螃蟹的身價,出現了稻田蟹、稻蟹米的新品種。
“一方面,考慮到河蟹對農藥十分敏感,農民不會在種植過程中灑農藥,所以生產出的均是無公害的有機大米;另一方面,河蟹能幫助清除稻田中的雜草、害蟲,在使水稻增收的同時,又減少了農藥購買的成本和施放的勞力成本;此外,稻田還為河蟹的生長發育提供了‘仿生態環境’,有助于河蟹順利完成脫殼等過程,從而保證了河蟹的存活率和高品質。”一提到稻蟹共生養殖模式帶來的好處,東塍鎮農春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便對著記者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
為防止河蟹爬出稻田,合作社還在稻田周邊筑起了琉璃瓦。預計在10月上市的時候,河蟹的價格約在每公斤50元到60元。而水稻的價格也將從每公斤的3.2元,提高到10元,“真是個一舉兩得好辦法。”徐志敏對記者說。
據了解,今年臨海市共有稻魚共生、稻蟹共生、稻蛙共生、蛙瓜共生生態種養模式近4000畝,年增效益超億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