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全雄1號”在遺傳上是100%的雄性,但生產過程中因受各種條件的影響,我們對市場的承諾是不低于98%。全雄黃顙魚外觀與一般的黃顙魚沒有區別,只能通過我們的分子標記區分,養殖戶選購魚苗時一定要從正式授權的生產基地購買。
文/圖 本刊撰稿人 羅丹
劉漢勤: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水產學會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魚類體細胞遺傳、抗病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性別控制、水族技術等研究和開發;先后主持過國家科技攻關課題、“863”課題、國家發改委生物技術產業化專項、湖北省重大科技攻關等課題;綜合運用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技術,解決了魚類性控育種領域重大技術難題,培育了黃顙魚“全雄1號”養殖新品種;2011年,作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全雄黃顙魚的研究”項目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被授予 中央電視臺CCTV-7年度農業科技人物“大地之子”的榮譽稱號。
負責珠三角地區特種水產料的小王最近挺心煩,他的客戶老是向他打聽全雄黃顙魚苗的情況。黃顙魚新品種“全雄1號”通過農業部有關專家委員會審定的事情,小王也略知一二,但對于“全雄1號”魚苗的全雄率究竟是否能有100%,在哪能買到正宗全雄苗等具體情況,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早在2011年4月,《水產前沿》雜志曾對全雄黃顙魚項目主持人——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劉漢勤研究員就全雄黃顙魚的選育路線、生產性能以及商業推廣情況進行了專訪。一年過去了,全雄黃顙魚在各地的生產、推廣及實際表現情況究竟如何應該有所結果。于是小王聯系到雜志,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全雄黃顙魚信息,好給養殖戶一個滿意答復。
FAM:請您簡要介紹下全雄黃顙魚的選育過程?
劉漢勤:全雄黃顙魚是從2000年開始育種,一直到2010年完成品種的培育、中試和新品種的申報,國家正式批準新品種是2011年4月,新品種名稱為黃顙魚“全雄1號”。主要技術原理是通過培育一種超雄魚,再由超雄魚繁殖全雄魚。超雄魚具有兩個Y性染色體,沒有X性染色體,產生的精子都含有Y染色體,所以魚卵受精之后子代都含有Y染色體,實現了遺傳上的100%的雄性。
YY技術是首先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發明的,但能夠應用于生產實踐是從英國羅非魚開始,全雄黃顙魚是第二例。目前我國在魚類性控(全雄、全雌或控制性逆轉)技術已廣泛在海水牙鲆(多寶魚)、舌鰨、大黃魚、石斑和淡水的黃顙魚、羅非魚、烏鱧、河鲀、黃鱔、泥鰍開展研究,其性控的新品種將陸續進入產業,推進我們的養殖進步。
FAM:黃顙魚魚苗全雄性的難點在哪里?“全雄1號”能夠達到真正的100%嗎?
劉漢勤:通過超雄魚繁殖全雄魚苗是生產的關鍵點。黃顙魚“全雄1號”在遺傳上是100%的雄性,但生產過程中因受各種條件的影響,我們對市場的承諾是不低于98%。養殖戶一定要從正式授權的生產基地購買。
FAM:養殖戶買苗時如何區別全雄黃顙苗與一般黃顙苗?
劉漢勤:全雄黃顙魚與一般的黃顙魚沒有區別,只能通過我們的分子標記區分。現在與我們合作進行規模化生產全雄黃顙魚水花魚苗的企業只有武漢百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湖北監利縣天瑞漁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但進行規格苗生產和養殖的企業很多,這些企業分布在湖北、江蘇、浙江、安徽、廣東等地,養殖戶可以留意武漢百瑞公司的網站,上面會公布這些企業的名稱。
FAM:據說現在廣東、浙江也有企業采用和你們類似的選育路線生產全雄魚苗,雄性率95%以上,請問您怎么看?
劉漢勤:不排除有實力的企業能夠采取類似的技術路線培育出全雄魚苗,但育種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采用超雄魚技術培育的全雄率應在98%以上。從2000年開始,我國有眾多水產研究機構開展全雄黃顙魚研究,但據正式報道、國家鑒定和新品種授權的只有我們一家。請廣大養殖戶慎重調研,謹防上當。也請大家注意全雄率的計算是以養殖群體的雌雄數量比例來計算,而不是以重量的比例。有的企業銷售全雄魚苗,說全雄率能達到80%以上,但其計算方式有待考證。
3年后推出抗病力強的“全雄2號”
FAM:全雄黃顙魚能否平民化?與普通魚苗相比,其在養殖技術、抗病力及料肉比上有何差異?
劉漢勤:全雄黃顙魚就是平民化的養殖品種,只要能養四大家魚的都能養殖。黃顙魚養殖目前還有較好利潤,但每個養殖戶的情況不一樣,取決于各自的養殖水平。
全雄黃顙魚與普通黃顙魚養殖技術一樣,但飼料系數有明顯下降,用黃顙魚膨化料飼料系數約為1.0-1.2。
目前在規模化養殖黃顙魚的地方,已經存在著一些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最主要的危害是紅頭病,它是由細菌引起的。這種病關鍵要做好預防。全雄黃顙魚和普通黃顙魚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是一致的,3年后黃顙魚“全雄2號”會推向市場,到時抗病力會有所提高。
FAM:去年好像浙江市場也用過一批全雄黃顙魚苗,與普通苗相比全雄魚苗有沒有實證數據方面的優勢?
劉漢勤:去年湖州一帶養了少量的全雄黃顙魚魚苗,從正規渠道購買的全雄率都有保障,但養殖效益各異,這主要與早期成活率有關。今年我們加大了魚苗的生產質量管理和早期魚苗養殖的技術指導,相信養殖效益會有明顯的提高。
FAM:全雄黃顙魚與普通黃顙魚為同一個品種,如果養殖戶篩選普通苗去大留小,淘汰50%雄性率應該可以達到90%以上,此時3-5公分苗成本不超過0.12元(水花過篩后不到0.03元),而全雄苗要0.15元(水花目前0.03元,但養殖戶一般是放3-5公分苗),但篩選后生產性能應無差異,為何要買全雄魚苗?
劉漢勤:在生產實踐中養殖普通黃顙魚到8公分或以上的魚種階段,通過分篩淘汰小的個體可以提高養殖群體的雄性率,按數量比例計算只能達到80%(若按重量比例為90%)。這時一尾苗的成本在1毛5以上,成本很高。如果在養殖初期就獲得全雄魚苗,可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目前“全雄1號”價位卵黃苗為0.02-0.03元。每生產1尾的成本只需多出約0.02元,而傳統的分篩養殖方式得多出0.15元。分工協作,共同分享產業鏈成果
FAM:現在黃顙魚的種苗市場潛力有多大?國內整體的養殖量有多大?
劉漢勤:據我們考察了解,黃顙魚目前種苗生產的規模全國約200億尾(卵黃苗),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今后可能會達到300億尾。黃顙魚全國產量在20-30萬噸/年。
FAM:外界對于全雄黃顙魚也反應只聽打雷沒見下雨,去年魚苗銷售情況如何?
劉漢勤:在2008-2010年全雄黃顙魚中試期間,我們并沒有進行任何推廣宣傳工作,而且按國家規定也是不允許的。但有部分企業,特別在廣東,在網上炒作全雄黃顙魚,實際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全雄黃顙魚,導致了你所說的只聽打雷沒見下雨。2011年,國家批準新品種后,我們在全國實現了生產3-4億尾的規模,是分別由幾個企業完成的。今年湖北全雄魚苗的水花生產從5月中旬開始,高峰在6月。
FAM:從經營方面來講,其他企業如何加盟共同推進全雄黃顙魚在國內的普及呢?
劉漢勤:有興趣的養殖企業可以與百瑞公司聯系,或直接聯系我。歡迎更多的養殖企業和養殖專業戶共同推進產業發展,共同致富。
FAM:您有沒有想過從“種苗到養殖再到銷售成魚”形成產業鏈的模式進行?如溫氏集團“公司+農戶”的模式,如此就不用擔憂黃顙魚的前景了。
劉漢勤:你這個建議很好。但目前沒有像溫氏這么大的企業參與黃顙魚產業化,我更希望大家共同分工形成我們的產業鏈,如有生產魚苗、飼料的企業,也有負責養殖、銷售的企業,大家分享產業鏈的成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