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望無際的海面上,30多條藍白相間的大馬力拖網漁船在收獲著蝦夷扇貝、20多艘玻璃鋼船載著潛水員穿梭于大海間……記者在獐子島漁業的所屬海域看到了這猶如陸地的“春播秋收”。據在船上準備網具、整裝待發的員工介紹,要是以前,蝦夷扇貝市場需求量大時,他們6點鐘就要備好網具出海,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如今雖說市場需求量在不斷增長,但隨著船泊機械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也使產品的質量有所提高。
采訪間,30多條不同功率的采捕船到達了指定海域,開始了一天的“收獲”。
隨著船長發出的第一聲汽笛,卷揚機啟動吊起網具、變幅機尋找網具下海角度,此時的采捕船就如一條張開翅膀的海鷹,一切就緒隨著船長的指令兩排網具應聲入海,隨之進入拖捕生產。據“遼長漁養15021號”船長介紹,船上的拖捕網具已經過6次改進,所使用的橫桿拖網直徑已有當初的2米,加長到目前的3.6米,并增加了浮力球,同時對其附屬部件也進行了改動,新增加了變幅機、起網機。使用新的網具可以減少泥沙與海珍品混合,即保護海底環境,又減輕扇貝破損,提高了產品的質量與產量。
隨著起網的指令,起網機開始了轉動,兩大包數千斤重的蝦夷扇貝從30多米深的海底慢慢浮出海面,讓人感覺“海洋牧場”的物產豐富。
此時,猶如白鷺般輕盈行駛的玻璃鋼船引起了記者的興趣。據介紹,這些玻璃鋼船主要用于潛水生產和籠釣生產,獐子島海參、鮑魚、海膽、海螺都是在這些新型船只上完成采捕的。公司采購中心生產裝備部經理石其彥告訴記者,新型玻璃鋼船的船體結構強度和光潔度達到了日本、臺灣同類漁船建造水平。與傳統的木質和鋼質船相比較,具備了技術先進、船體重量輕、作業區域寬敞、使用壽命長、維修費用低、航速更快等諸多優點。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場中,獐子島漁業經過探索、實踐,不斷提升裝備水平,正以技術創新提升著海洋牧場現代化水平。據了解,目前獐子島漁業養殖生產船只不但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而且向大型化和自動化方向邁進。幾年間,獐子島漁業先后建造了36-1104KW以上采捕和運輸船只以及投資近億元新造150馬力和450馬力扇貝采捕船和玻璃鋼采捕船達到60艘,大大提高了海珍品的采捕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