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春光明媚,鴨綠江太平灣庫區碧波蕩漾,從國外引進的楓葉鮭、銀鮭、道氏鮭、鋼頭鮭等三文魚暢游水中,悠然自得。目前,遼寧丹東寬甸太平灣淡水三文魚網箱養殖面積近9000平方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淡水三文魚養殖場,預計到今年底該區三文魚網箱養殖面積將達2.4萬平方米。
近年來,寬甸滿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按照 “科技興漁”的發展理念,傾力打造百億元產業集群,形成政府推動、龍頭帶動的養殖業發展格局,淡水養殖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產業支柱。 2011年,全縣實現水產品產量6.48萬噸,同比增長13.48%;實現水產品產值9.57億元,同比增長15.3%。2012年全縣計劃實現水產品產量7.3萬噸,實現水產品產值10.9億元,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4.6億元。
寬甸地處遼寧東部山區,境內擁有三江六河,548條溪流,河流總長2778公里,水域總面積57萬畝,可漁水面42.4萬畝,人均占有淡水水面1畝,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0倍。
立足豐富的資源優勢,寬甸水產部門以網箱養殖為主攻方向,調整養殖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淡水養殖快速發展。他們與省海洋與漁業廳實施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建設項目,對當年新增加的網箱養殖給予扶持,每增加1萬立方米養殖水體給予5萬元補貼。為配合該項目的實施,縣委、縣政府制定了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意見,對新增網箱養殖給予適當扶持,在該政策的刺激下,全縣網箱養殖熱情高漲。目前全縣網箱養殖面積達42萬平方米,養殖產量達3.8萬噸,占養殖產量的8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網箱養殖基地和淡水魚出口基地。
為了提高漁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水產部門加大科技服務力度。他們以漁業標準化示范縣建設為契機,在鴨綠江中游、下游選擇英波漁場和永鵬漁場,作為核心示范戶,以點帶面,大力推進漁業標準化生產。他們聘請省淡水研究院專家編制鯉魚網箱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規范,通過科技入戶、科技大集、科普之冬等形式,讓漁民詳細掌握規范的養殖技術。在發展集約化、健康、綠色養殖的基礎上,全縣網箱養殖模式不斷更新,大網箱套小網箱,鰱、鳙、鯉、鯽綜合立體養殖,鯉、鯽魚糞便肥水,鰱、鳙魚充分利用,這種環保、健康的養殖模式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養殖面積達10萬平方米。目前,全縣養殖品種有鯉、鯽、鱘、斑鱖、細鱗、三文、重唇魚等十余種,名特品種養殖比率達80%以上,精品魚產量達3.32萬噸。全縣共成立8個漁業專業合作社,提高了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抵御養殖風險的能力,養殖技術、經濟效益也不斷得到提高。
提高產品附加值,水產加工業是關鍵,也是現代漁業建設的重要環節。為提高加工業水平、上規模、上檔次,他們組織企業走出去,通過實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丹東英波鴨綠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淡水網箱養殖場,目前該公司正積極籌備上市。遼寧匯豐實業有限公司成功收購縣內水產品加工企業,投資開發淡水魚深加工業,目前正在搞產品研發,和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建立技術合作關系,重點研發即食產品和分割產品。目前全縣水產加工企業有十余家,年加工量0.4萬噸,加工值0.68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