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翟繼勇所在的巖下鄉依靠政府發展娃娃魚養殖產業才脫貧致富的。去年一年,靠娃娃魚養殖收入就有20多家人購買了小車,現在大約700戶在養殖娃娃魚。
巖下鄉由于偏遠閉塞,土地支離破碎,種植莊稼只夠溫飽談不上發展,因此,村民生活相當困難,房子都是破破爛爛的,街道沒有幾家做生意的,很臟很亂。直到政府大力開發了我們當地的特產——娃娃魚,巖下鄉才完全甩脫了窮帽子。
巖下鄉政府附近有個洞每年冬至都會流出上千尾娃娃魚,可是村民們并不知道娃娃魚在外面市場售價昂貴。這些娃娃魚不是順水流走就是被貪玩的小孩子捉去當寵物。后來政府看到了娃娃魚養殖產業遠大的發展前景,于是利用當地豐富的娃娃魚資源搞產業化扶貧。
貴定縣政府高度重視娃娃魚養殖產業,對娃娃魚養殖支持力度大。2007年,縣政府引進了娃娃魚養殖公司,進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動員村民散養。娃娃魚養殖需要的投入大,一般村民無力承擔。政府通過農發、扶貧等項目資金,給了很多貧困但又有心投入娃娃魚養殖產業致富的村民機會。大公司的到來不但給了當地農戶技術上的支持,也解決了初入市場時,銷售的后顧之憂。村里好幾家很窮的村民靠政策扶持貸款和加入大公司養殖脫貧致富。一條三四公分長的娃娃魚苗長到3至4斤,全部投入不到1000元,按現在市場售價,一斤1200元,收入至少5000元以上。
翟繼勇說,“依靠娃娃魚養殖產業,現在我們村民修起了大房子,屋子里的家用電器不比城里的家庭少。街道很熱鬧,有很多商店。”
“人們富裕了,生活態度也和原來不一樣了。在哪里都看到笑臉,不像以前都是緊巴巴的一張臉,還熱情地招呼去家里吃頓飯。現在大家見面,常常都是探討養殖娃娃魚,村里養殖能手還被請到外面去當老師。”
“我們村的繁殖技術也得到了重大突破。娃娃魚繁殖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瓶頸之一,技術難度很大,只有大公司才掌握。越來越多的村民希望能養殖娃娃魚致富卻沒有足夠的魚苗。去年底,我利用仿生態繁殖技術繁殖出100多尾娃娃魚苗。我相信,還會有村民琢磨出其他的繁殖技術。”
“今年初,我組織了村民成立了娃娃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要做大,必須要上規模,走向全國,而且深加工是娃娃魚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村民必須要一起奮斗,才能更好地推動娃娃魚產業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