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天上午,記者一路騎行進入江蘇揚州市江都區郭村鎮,外面的氣溫已高達37℃,仍有農民在田間勞作。下午1點左右進入郭村鎮韓陽村時,記者被一片蟹塘吸引,居民介紹,這里原先是一片低洼田,經常收成不好,而如今變廢為寶了。
蟹塘種水草 防蟹“中暑” 因為氣溫太高,記者不得不一邊騎車一邊尋找遮陽的地方進行休息。
下午1點左右,來到了郭村鎮韓陽村,這里有一片蟹塘。記者在蟹塘邊的小屋里見到了37歲的蟹農仇圣旺。兩年前他投資100多萬元,在韓陽村承包了400畝農田,從事螃蟹養殖。
“一畝田放20斤蟹苗,1斤蟹苗大約100只,這樣一畝田就有2000只螃蟹。”想到兩個月后就要豐收了,仇圣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
“蟹農都避開烈日高溫,早晚工作。”仇圣旺介紹,人可以避開高溫,螃蟹卻不能。氣溫高時,如不提前做好防護措施,螃蟹有可能得“顫抖病”。“就像人中暑一樣,螃蟹得了顫抖病就會四腳無力,活動能力減弱或呈昏迷狀態。”仇圣旺說,嚴重時一畝田要死70-80只。
防止螃蟹“中暑”有沒有什么妙招?仇圣旺笑著說:“除了用藥物預防,我們還特意栽植水草,能在烈日下,為螃蟹遮陽降溫。”他補充說,水草不僅為螃蟹提供陰涼的棲息環境,還因為水草里面含有豐富的鈣、磷等微量元素,是螃蟹最喜愛的飼料。
除此之外,蟹農還將蟹塘里的水位提升,讓原先只有40厘米的水加深到1米多。“這樣最下面的水溫就不會很高,螃蟹可以躲在有水草的水下乘涼了。”
易淹低洼田 養蟹富一方 “像仇圣旺這樣的養殖大戶,我們這邊還有好幾個。”韓陽村委會嚴主任介紹,韓陽村從2007年開始搞特色水產農業,將原先的低洼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給水產養殖戶,進行特色水產養殖。“目前全村已經有1800畝農田從事特色水產養殖,直接帶動當地100多名中老年農民再就業。”
60歲的尹風勤原先是韓陽村張陽組的生產隊長,半年前他來到蟹塘打工。“雖然每天一早就要起床喂食,晚上工作到7點多,但也沒有種田辛苦。”尹風勤笑著說,他每年的收入有兩萬多元,是以往種田的一倍多。
“以往這些低洼地一到汛期就容易被水淹,農民可能顆粒無收。”嚴主任告訴記者,他們將這些低洼田充分利用,而且農民獲得的土地收益一點不比種田少。“現在一畝地的租金達到960元,這是農民種田收益的近一倍。”
他們還要給蟹注冊品牌 嚴主任表示,因為是進行特色水產養殖,他們還將很多田埂、溝渠算在其中,這樣實際面積又增加了許多。“比如原先農田只有50畝,可是算上溝渠、田埂在內,實際出租給養殖戶就有80畝,這樣多出來的租金仍然返還給農民。”比如興龍組全組有50多戶村民,現在每戶村民僅留幾分地的口糧田,其余農田全部用于進行特色水產養殖。
“我的螃蟹運到蘇南去,貼上標簽就漲了3倍價格了。”一位蟹農感嘆,雖然他們都具備多年的養殖經驗,但因為沒有自主品牌,在市場中還是吃盡了苦頭。為了讓蟹農腰桿子硬起來,當地村委會還積極幫助農民成立特色水產專業合作社。“下一步,我們就要注冊品牌,將韓陽村的螃蟹品牌打出去。”嚴主任自信地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