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季度病害情況匯總
一、 海南省四月份羅非魚病害分析報告
(一)病害情況分析
四月份,海南省平均水溫為27.5℃,較上月氣溫升高,偶有高溫和強對流天氣,該水溫適宜病原生物寄生蟲、細菌、病毒等繁衍,一旦養殖水體環境發生變化,易引發病害。
(二)監測方式
對池塘養殖方式進行測報
(三)病害發生情況
對池塘養殖方式監測,水溫23-30℃。池塘養殖羅非魚發生了3種病害:爛鰓病、車輪蟲病和氨氮中毒病。寄生蟲病多發生苗種階段,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11%,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為率2.67%;爛鰓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07%,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率2%;氨氮中毒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68%,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為62.5%,最高死亡率為20%。
二、海南省五月份羅非魚病害分析報告
(一)病害情況分析
五月份海南省養殖水體溫度在26℃-33℃之間,平均水溫為28.5℃,較上月升高1℃,且伴隨雷雨天氣較多,養殖的水生動物病害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二)監測方式
對池塘養殖方式進行測報
(三)病害發生情況
池塘養殖羅非魚發生了4種病害:爛鰓病、鏈球菌病、車輪蟲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病。寄生蟲病多發生幼魚階段,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06%,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為率2%;鏈球菌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17%,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率3.6%;細菌性敗血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18%,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為6.67%,最高死亡率達到60%。
三、海南省六月份羅非魚病害分析報告
(一)病害情況分析
六月份海南省養殖水體溫度在28℃-34℃之間,平均水溫為30.5℃,較上月升高2℃,且伴隨雷雨天氣較多,易發生細菌性和病毒性病害。淡水魚主要疾病為鏈球菌、爛鰓病、車輪蟲病、不明病因病。
(二)監測方式
對池塘養殖方式進行測報
(三)病害發生情況
池塘養殖羅非魚發生了5種病害:鏈球菌病、爛鰓病、斜管蟲病、車輪蟲病、不明病因病。鏈球菌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2.19%,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率66.67%,最高死亡率為14.28%;寄生蟲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69%,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為率19.78%;爛鰓病平均發病面積比例為0.09%,最高發病面積比例為1.67%。主要發病區域為文昌、瓊海等市縣羅非魚養殖場。
該數據來源于: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動態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