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三沙捕撈船隊確定目的地方位
隨船日記
7月12日距離三亞大約50海里多云陣風七級浪高三至四米
7月12日下午4時許,經過6個多小時,船隊航行到北緯17°31′,東經109°45′,距離三亞大約50海里。三亞市河西區榆港社區的老鄭說,以前每年下半年,三亞漁民都到這來進行燈光捕魚作業。
老鄭說,海洋捕撈業作為海南海洋漁業傳統作業方式,近年發展速度很快,但漁船舊、漁場舊、漁具漁法舊等“三舊”現象依然存在。由于受條件限制,長期以來,我們更多的是在近海作業,對深海的開發力度還遠遠不夠。
根據海洋漁業部門掌握的南海漁業資源分布情況,南沙群島海域島礁中上層漁業資源豐富,漁貨品質優,總儲量巨大,目前已知棲息魚類有500種以上,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有30多種,適合大范圍大規模開發,是流金淌銀的“漁業寶庫”。
開發三沙,漁業先行。這不僅僅是漁民的心聲,也是省內許多海洋專家的共識。可喜的是,省委、省政府已明確把發展海洋漁業作為海南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突破口,并逐步實現由近海捕撈為主向近海捕撈與外海、遠洋捕撈相結合。開發本島東、南部外海及西、中、南沙漁業資源,特別是南沙漁業資源,將成為我省今后海洋捕撈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省海洋與漁業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我省外海捕撈能力有較大提升。2011年,省財政扶持更新改造80噸以上大中型漁船20艘,全省80噸位以上大中型漁船總數達到約1300艘,其中赴南沙生產漁船230艘,赴西沙和中沙生產漁船約300艘。省海洋與漁業廳還組織編寫了《西中沙海域漁業資源開發論證報告》,為開發西中沙海域漁業資源提供了依據。
“北緯9°34′,東經112°55′,距離三亞488海里,就在這附近海域捕撈。”船隊領頭的瓊三亞F8168船長在北斗星輸入目的地方位。
“現在船上配備導航儀、北斗星通,先進的綜合補給船跟著保障,我們有能力有信心,開辟三沙漁場捕撈生產新天地。”赴南沙捕撈作業的三亞榆豐漁業專業合作社幾位船東信心滿滿地表示:相信不久以后,我省漁民赴南沙捕撈作業規模會越來越大,流金淌銀的三沙漁業資源將成為海南和全國人民的聚寶盆。
開展捕撈生產的指揮船上,船長在北斗星上輸入目的地方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船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