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養殖密度很高,一口小塘產量可高達上萬斤。 吳耀華 攝
《農財寶典》發現之旅閩南牛蛙養殖初探
牛蛙原產北美洲,1959年傳入中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我國中部和南部小規模飼養,目前已成為我國主要養殖蛙類。我國牛蛙養殖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廣東、湖北、湖南、福建、海南、浙江、江西等地,北方地區也有零星養殖。一直以來,牛蛙市場價格高低不一,波動頻繁,一年中可從3元/斤漲至30元/斤,甚至相隔短短一天價格可以相差50%,一周內價格可能翻倍。
牛蛙收購價格大起大落,主要是由短期供求關系不平衡引起。廈門銀祥飼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濤告訴《農財寶典》記者,目前我國牛蛙飼料年需求量在10萬噸左右。各地由于養殖環境和技術差異,餌料系數在0.8-1.2,以此推算我國牛蛙年產量在10余萬噸水平。目前我國牛蛙最大產地在潮汕地區,約占全國產量的七成左右,尤其以汕頭市澄海區最為集中。
按照牛蛙繁殖季節的需要,潮汕地區的蛙農一般在清明前后投產,經過七八個月養殖即可上市。但到了次年清明,牛蛙又到了繁殖季節,排精排卵過后體重會大幅縮水,加之清明過后天氣轉熱,成蛙較易發病死亡。蛙農為了避免損失,需要趕在清明前將牛蛙售出。因此每年七八萬噸的牛蛙,全部趕在年末到清明的四五個月時間內集中上市,造成價格低迷。多年來潮汕地區的牛蛙價格一直在4元/左右的低水平,很少享受到超過10元/斤的“高價”。
“閩南地區緯度比潮汕地區稍高,可能由于積溫的關系,當地的牛蛙繁殖推后到五六月份。”江濤向農財寶典記者介紹,福建地區的牛蛙養殖集中于廈門同安和漳州地區。為了避開潮汕地區的牛蛙上市高峰,閩南地區的蛙農有意識地控制投料節奏,延長牛蛙的養殖周期。錯峰上市給當地蛙農帶來了豐厚的效益,蛙價高于10元/斤是常有的事兒。
6月13日,《農財寶典》記者來到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鎮石潯村,當日的牛蛙塘頭收購價為11.5元/斤。相比4-4.5元的養殖成本,利潤非常客觀。相比就在幾天前,剛從6元/斤漲到8.5元/斤的收購價,價格足足又高了3元。“這有點像玩股票,如果對市場不熟悉,很容易踏空。”當地有10年牛蛙養殖經驗的蘇老板告訴記者,一斤差3元,1萬斤牛蛙就差3萬。常常就在出蛙與不出蛙的一念之間,“幾萬斤蛙一個禮拜可能就差一臺小車錢。”
如何把握蛙價的市場節奏,江濤坦言,盡管自己有近十年的市場經驗,也很難準確預判。目前牛蛙大部分通過國內城市農貿市場流通,出口數量不算很大。大多數牛蛙流向酒樓食肆,家庭消費亦有限。如果短期內某個地區缺貨,很可能造成局部蛙價暴漲,反之亦會造成價格低迷。現在銀祥飼料能做到的是給客戶提供實時報價服務,極少給出明確的出貨建議。
據了解,福建一年蛙料的銷量在1萬多噸,主要銷往同安、漳州的漳浦、詔安、東山等牛蛙養殖集中地區。不同于潮汕地區的土塘養蛙,閩南地區尤其是廈門市同安區,多見水泥池養殖。一般水泥池面積不宜太大,以同安的牛蛙養殖池為例,面積以10多平方米常見,池深1米左右。一般采用長方形的池子,操作便利,兩旁或一側有40-50cm深的水溝便于牛蛙游泳和藏匿。設置進水孔、排水孔、溢水孔等控制水位,餌料臺一般用繩掛于水泥池壁上,或直接以水泥底為餌料臺。
水泥池養殖牛蛙具有管理方便,成活率高,放養密度高特點,但相對池塘養殖投資較大,換水量巨大。江經理告訴記者,銀祥集團位于同安的飼料廠周圍就有很多牛蛙養殖戶,在夏季高溫時換水甚至達到每天2-3次,平時也會有每天1次的頻率。頻繁的換水有效地控制了水體中病原的數量,以及降低水溫,很好地保證了牛蛙的成活率。池塘養蛙則很難做到如此高頻率的大量換水。
正是得益于先天的地理及氣候條件,和成熟的水泥池養蛙模式,擁有多年養蛙經驗的養殖戶,可以很好的控制牛蛙生長速度,避開潮汕地區的牛蛙上市高峰,獲得了客觀的利潤回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