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無論是菜鰻,還是活鰻,鰻魚的價格猶如海浪般,起伏不定,總體上看,鰻魚價格到底還是“漲”了。從2011年7月份到今年的5月,廣東地區的活鰻、菜鰻價格,與去年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菜鰻從去年7月份的12萬元/t漲到今年5月份的13萬元/t;3P鰻從去年7月份14.5萬元/t漲到今年5月份的22萬元/t;4P鰻從去年7月份的16萬元/t漲到今年5月份的24萬元/t;5P鰻從去年7月份的17.5萬元/t漲到今年5月份的29萬元/t。其中,今年的1月份到3月份,廣東地區的菜鰻與活鰻均呈現較大的增長幅度。
然而,鰻魚的高價也讓鰻魚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據悉,因日本鰻魚漲價步伐并未停止,某地區養殖場的惜售意愿強烈,遲遲不向烤鰻廠交貨,導致加工時機拖延,促使活鰻價格進一步上升,迫使烤鰻廠不但大量收購星鰻,而且開始著手引進近幾年入池逐漸增多的歐洲鰻以外的異種鰻魚。徐龍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先杰也表示,因為鰻魚價格高漲,出口到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銷售量大大減少,“幾天前鰻魚價還是32萬元/t,因為沒有銷量,所以價格才會降下來。”
為何鰻魚價格年年攀高,孫先杰解釋,這與我國鰻魚苗減少資源有著密切的聯系。據了解,我國鰻魚主養品種為日本鰻和歐洲鰻,日本鰻苗主要來自沿海捕撈,而歐洲鰻苗單靠進口所得。而今年亞洲地區的日本鰻苗入池量不到30噸,其中日本占2/3,韓國、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入池還不到往年的1/2-1/10。“今年鰻苗的捕撈量比去年減少了20%左右,目前白苗價格可達40元/尾。而鰻魚價格為30萬元/t。
四大因素牽制鰻苗資源的增長
鰻魚的風光高價背后隱藏著我國鰻魚苗資源日益稀缺的現實,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鰻苗資源逐年減少呢?
據了解,素有“軟黃金”之稱的鰻魚苗,按目前的苗價已賣到31元/尾,甚至可達40元/尾,而一斤鰻苗大概有4000-5000條,按最低苗價計算,1斤苗價約在12000-15000元之間浮動。對比當下黃金價格,每克約為350元,可見,如今的鰻魚苗堪比黃金。因此,受利益鏈條驅使,鰻苗被過度捕撈。同時,隨著環境的改變,鰻魚繁殖種群得不到補充,更無人放養成魚,時間一久,破壞了繁殖鏈,造成鰻魚苗量的減少。據漁政管理部門表示,近幾年大批外地捕撈船只聞“汛”而來,用一種特殊制作的網具將迎面洄游的鰻苗一網打盡,而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甚至開進禁捕區濫捕。
孫先杰也透露,導致鰻苗稀缺的主要原因是鰻魚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破壞。據了解,鰻苗人工繁育技術一直沒有突破,魚苗均是天然捕撈而得,所以鰻魚資源有限。同時,鰻苗喜歡生存于海淡水混合區,且需有持續不斷的新鮮淡水供給。然而,如今國內大江大河攔水修壩、沿海灘涂改造、大型工程修建等,都阻隔了新鮮淡水的補給,而且有工廠將大量重金屬排除江河或大海,造成水質逐漸降低,甚至遭受污染,嚴重破壞了鰻苗的生存環境,降低了鰻苗的成活率。
此外,歐洲鰻鱺種苗被禁止出口,也是導致鰻苗資源短缺的因素之一。據了解,因近年來歐洲鰻鱺資源大幅度減少,為此歐洲將歐洲鰻鱺列為華盛頓公約保護動物,禁止鰻苗出口。2011年2月4日,歐盟委員會致函我國稱,2011年年底之前,歐洲各成員國不會簽發任何允許出口或進口歐洲鰻鱺的許可證,對歐洲鰻苗出口實行零配額。沒有了歐洲鰻魚的貨源,促使以往養殖歐洲鰻魚的部分養殖戶轉養日本鰻,進而加大日本鰻魚的需求量。
然而,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人工繁育技術才是鰻魚苗資源稀缺的真正原因,這不僅是我國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世界所關注的問題。由于鰻苗的人工繁殖周期長、孵化水質的要求較高,所以孵化的成功率低。雖然2010年4月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將鰻魚苗養到成年鰻魚,再從其身上取卵進行繁殖,第一次完全獲得日本鰻鱺人工繁育成功,又或者是在2011年12月日本媒體爆出三名日本高中學生成功地人工孵化鰻魚,但是,這也不能代表鰻魚人工繁殖技術上完全攻關成功,鰻魚全人工化繁殖之路依然處于摸石頭過河的階段。
有業內人士認為,要實現鰻魚全人工繁殖的產業化,仍需要10年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
鰻苗的銳減沖擊鰻魚行業發展
我國是鰻魚養殖生產和出口大國,每年鰻魚出口金額占農產品出口額很大比例。最近兩三年,鰻魚價格較為理想,但是,隨著鰻苗歉收以及各國加強保護鰻苗資源,使得我國鰻魚業發展遇到了巨大的瓶頸。在鰻魚價格回暖的這幾年,鰻苗卻讓鰻魚從業者感到陣陣寒意。
據一位來自江門臺山的漁藥經銷商黃老板介紹,作為中國最大的鰻魚養殖生產基地、最大的鰻魚出口基地的臺山,其鰻魚的養殖場的規模與過去大相徑庭。黃老板表示,因鰻魚的養殖成本不斷上升,目前多數的鰻魚養殖場被蝦農租用了,鰻魚養殖人數可能不到三成,只有幾家大型的公司還繼續經營。“鰻苗價格就像過山車那樣,忽上忽下,養殖戶受不了,”黃老板說,“同時,鰻魚養殖成本高,沒有經濟實力的,誰也做不得。”
據了解,去年廣東地區的鰻魚投苗量在8-10t左右,養殖面積約為1.5萬畝,比2010年減少了20%。就連享有“中國鰻魚之鄉”美名的廣東順德所放養的鰻魚苗僅為2009年的15%左右,而臺山將近1萬畝鰻魚塘處于空塘狀態,或者轉養其他品種。
對此,黃老板認為,雖然不知道今年鰻魚的具體養殖情況,但是根據今年鰻苗的歉收,不難推測出今年鰻魚養殖形勢不容樂觀。
孫先杰也表示苗價的上漲,使鰻魚的養殖成本增加了不少,并對鰻魚行業的加工與出口造成很大壓力。一方面加工廠擔心鰻魚價格上漲,養殖戶惜售,不愿意賣出,另一方面加工廠擔憂產品生產出來沒有銷量。
中國鰻魚行業的出路在何方
我國是鰻魚養殖生產和出口大國,鰻魚行業是我國最成熟的產業鏈之一。從整個行業來看,從前期的鰻苗捕撈、培育到成品鰻的養殖,烤鰻加工、后續的運輸、包裝,乃至飼料,整個鰻魚行業可以帶動幾十萬人就業。如果“鰻苗荒”持續發展下去,牽一發而動全身,鰻魚貨源的緊缺,牽動了鰻魚整個產業鏈,猶如多米諾效應:不僅使鰻魚產量大大幅度減少,再者加速鰻魚飼料以及加工企業停產、倒閉或轉產,最后鰻魚消費市場隨之萎縮。如此一來,這鰻苗荒將對鰻魚行業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危及整個鰻魚產業。
那究竟鰻魚行業的出路在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孫先杰認為,因為鰻魚苗的繁育技術雖然在日本有所突破,但技術還未成熟,因此目前還是鰻魚行業還得靠天吃飯,所以只能順其自然。
而一位來自福建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福清市不少鰻農,因日本鰻魚苗和歐洲鰻魚苗的價格暴漲,首次嘗試新品種鰻苗養殖,如美洲鰻魚。據了解,歐洲鰻苗和日本鰻苗一直是福清養鰻場主養的鰻魚品種。但今年鰻魚價格波動大,目前歐洲鰻苗的價格每尾在8-10元之間,比去年翻了一番。而日本鰻苗也不例外,價格是去年的2倍之多。養殖戶對此叫苦不迭,開始嘗試新品種。據悉,日前,鰻魚新品種非洲鰻經過一個月精心飼養,在霍山縣順利完成由海水到淡水的淡化過程,這標志著非洲鰻魚人工馴養實驗正式拉開帷幕。因此,該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新品種鰻苗養殖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有較大的養殖風險,但這未嘗不是我們業界的一個新思路。
不過,也有不少業界人士認為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是不可行的。一方面是因為我國除了對日本鰻、歐洲鰻和美洲鰻的養殖技術相對成熟外,對其他異種鰻魚,如澳大利亞鰻和印尼鰻的養殖技術依然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在短期內以其他品種替代日本鰻是不太可能的。另一方面是因為異種鰻魚苗依然還是需要天然捕撈的,所以一旦異種鰻魚苗發生資源缺乏,會讓業界再次陷入困境。為此,業內人士提倡必須保護我國的日本鰻苗資源,限制出口,這樣才能保證我國鰻魚產業的生存。
后記:
筆者從徐龍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先杰口中得知,我國目前沒有專門機構研究鰻魚的繁殖技術。在采訪過程中,很少人在鰻魚的繁殖技術這個話題上多做停留,多數愿意繞過這話題,另辟蹊徑地多想些當前可以解決我國鰻魚苗銳減的問題。
而在日本,很早以前就有人開始研究鰻魚的人工繁育技術,并在2010年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同時,針對近年來鰻魚苗難以捕獲,導致鰻魚價格高漲的現象,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日本近畿大學以及日本靜岡縣水產技術研究所在今年的4月份已經啟動了大量養殖鰻魚的研究項目,以提高不依賴天然鰻魚苗的全人工養殖效率,實現鰻魚的增產。
兩個國家,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不僅讓人看到了兩個國家的差距,也讓人聯想到未來在鰻魚貿易舞臺,哪國將占主動權,猶如現在我們盛養的南美白對蝦種蝦一直受制于外國那般。日本人深知“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道理,難道我國國民卻不知?想當年,奧尼羅非魚的問世之前,羅非魚在繁殖上遇到很大的瓶頸,足足制約了我國20多年的羅非魚產業發展。最終,還是被敢于探索、對羅非魚繁殖有著孜孜不倦奉獻精神的前輩所打破,例如今年剛去世的江山老前輩,繼而又出現吉富品種的羅非魚。凡是一種新東西的產生,都會被不斷地去改進與完善,羅非魚也是一樣,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也認為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所以無論是南美白對蝦,還是鰻魚,都需要一批敢為人先的人在水產界里撐出自己一片藍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