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撰稿人 林曉彬
廣東番禺大崗鎮的孔慶光剛和筆者見面,馬上聊起目前大家都關心的“老三病”問題,“我前幾天剛剛去幫朋友看他的草魚塘,情況不太好”。眼前的這名樸實的養殖戶,已經從事四大家魚養殖23年。現在是一名水產養殖技術顧問,同時自己也有30多畝養殖水面。
四大家魚搭配混養
最早進入養殖業,孔慶光也是以四大家魚混養為主,但那個時候并沒講究搭配的數量和方式。近年來,草魚養殖發病率有增無減,尤其是“老三病”: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后來,他在實踐中慢慢給自己的魚塘加入其他品種,起到清道夫和調水的作用。
孔慶光細心的跟筆者介紹,目前他采用的模式的品種放養組合為:草魚1200尾/畝(其中1.5斤/尾規格、1斤/尾規格和0.5斤/尾規格各400條);鱗魚2500尾/畝,規格20尾/斤;花鰱40-50尾/畝,分0.5斤/尾和20尾/斤兩個規格分批投放;白鰱15尾/畝;鯉魚150條/畝;鯽魚50條/畝。
他告訴筆者,這是他根據自己多年養殖總結的混養搭配模式,草魚畝產可以達到6000斤/畝,如果把其他魚也加起來,最好的成績達到近9000斤/畝,現在他也利用自己的養殖水面向周邊的養殖戶推廣。
“這種混養模式畝產高,發病少,鯉魚、鯽魚、鰱魚是池塘清道夫,白鰱又能起到調水作用。”孔慶光認為,現在養殖困難主要在于環境沒有以前那么好,很多養殖戶沒有選擇適合自己池塘環境的養殖模式,在投入品使用上也不夠理性。
中西結合對付“老三病”
提起草魚的“老三病”,孔慶光介紹,這幾年主要在于養殖環境變化,導致很多魚塘的草魚經常出現這個問題。“今年酸雨特別多,從春節到6月份下了18場雨,有14場雨pH低于5.5。”他也認為調水預防很重要,但是如果開始出現病情,也不是沒辦法。
他的方法是:先喂三天西藥治標,比如恩諾沙星,再喂六天中藥以治本,主要以三黃粉、板藍根、穿心蓮為主。“沒有發病前要注意預防,用一些中藥,草魚養殖密度高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增氧,一般處理得當的話,對后期草魚生長有很大的幫助。”他的經驗是,中午增氧機全開,持續3個小時,晚上巡塘時根據魚的活動情況適時地增氧。
另外他也反映,目前草魚發病情況普遍與近親繁殖導致的種苗退化也有很大的關系。孔慶光認為,選苗要慎重,雖然不能完全按照某個套路,但有幾個挑選草魚苗的標準可以參考。一是魚苗中沒有出現死亡個體,二是魚體健壯,三是看魚苗的體長(3兩的魚苗需達到20公分長較好),四是看魚的鱗片數目。
現在,孔慶光依然在改進自己的混養模式,他希望能夠調整魚種和數量上的搭配,達到更好的養殖效益
孔慶光經常深入到塘頭,養殖出身的他從種苗到養殖各個環節都精打細算。哪里的種苗好,喂什么料能出更好的效益,養殖品種如何搭配,他都有自己的一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