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條小魚掀起一場“綠色風暴”,這就是彭澤縣農業特色產品——“蘆花”牌彭澤鯽。“無鯽不成席”,小小彭澤鯽已經從地方走向全國,成為當地特有的經濟、文化現象。“游龍宮、品鯽魚”,每年夏秋時分,八方游客接踵而至,對以“紅燒及清燉彭澤鯽”為代表的彭澤美食發出一片贊嘆聲。
綠色制造
蘆葦成片,蘆花紛飛,在江西九江彭澤縣第一大天然湖泊——太泊湖,小小鯽魚正歡快地游動著。在太泊湖附近的精養魚池,漁民章兵國一邊調著水質,一邊高興地說,由于我們堅持“人放天養”和“健康養殖”的方法,杜絕使用違禁魚藥和肥料,慣用天然草類等餌料飼養,彭澤鯽被都市一族視為珍貴的綠色食品。現在漁民養彭澤鯽一不愁產量,二不愁銷路。去年下半年,杭州一家水產公司專門來此地考察彭澤鯽養殖情況,與當地漁民簽訂了年產25萬公斤鯽魚的合同。據介紹,太泊湖是國家級彭澤鯽種質資源保護區,水面32000余畝,由于該地堅持對彭澤鯽種質資源等進行全面保護,野生彭澤鯽生態資源得到修復,湖區內的魚類生態平衡得以實現,使得彭澤鯽始終處在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中。
為了讓彭澤鯽走向全國市場,彭澤縣狠抓苗種生產,規范和整頓彭澤鯽苗種市場,并以省級彭澤鯽良種場為龍頭,帶動周邊漁民發展苗種生產,使彭澤鯽苗種在數量和質量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如今,每年春夏之交,來自全國各地訂購彭澤鯽苗種的電話被打爆。彭澤鯽良種場場長錢元超說,彭澤鯽苗種完全按照訂單生產,每一個環節都由聘請的技術人員全程把關,嚴格進行質量管理,建廠十余年來,從來沒有接過一起質量投訴的電話。
據統計,今年1至6月份,彭澤鯽苗種實現產銷兩旺,共生產、銷售彭澤鯽魚苗2.7億尾,分別銷往遼寧、湖北、湖南、黑龍江等22個省份。
品牌驅動
“2011年農業部正式給彭澤鯽頒發了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證書,標志著彭澤鯽正式擁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如今身披綠標的彭澤鯽加工產品,已經進駐南昌各大超市,實現了彭澤鯽的高附加值,大大提高了漁民的收入。”彭澤縣水產局局長張玉寶高興地說。
近幾年來,彭澤縣加大了對彭澤鯽產業招商的力度,2008年引進松源水產品供銷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生產的“太泊湖”牌麻辣、油淋、豆豉真空包裝彭澤鯽休閑食品已連續3年在南昌、廣州、上海的農產品展覽展銷會上榮獲“優秀農產品”稱號,成為市場上的“香饃饃”。目前公司已達到年加工5000斤彭澤鯽的生產能力,帶動了周邊5000戶漁民致富。
鑒于彭澤鯽的巨大市場前景,2012年1月,彭澤縣再次成功引進柯翱水產有限公司,該公司已投資5000萬元對彭澤縣太泊湖進行深度開發,大力發展集水產養殖、加工、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現代漁業,目前柯翱公司正在和上饒東海食品有限公司就水產品深加工廠等事宜謀求合作,力爭彭澤鯽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文化名片
“丁家湖里吾祖籍,白肚黑鰭是胎記,身披戎甲卅一級。戰無敵,國賜桂冠彭澤鯽。華貴雍容金玉體,色味香全稱人意,國宴家筵不缺席。展鵬翼,再顯風流八萬里。”《漁家傲·彭澤鯽獨白》一辭真實地反映了小小彭澤鯽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還帶給人們文化上的享受。幾十年來,彭澤鯽拾級而上,實現了由彭澤鯽養殖、彭澤鯽加工到彭澤鯽產業鏈完美的嬗變,形成了獨特的“彭澤鯽魚文化”。張玉寶認為,彭澤鯽文化與彭澤淵明文化、梅花鹿文化、板龍等民俗文化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推動彭澤文化名縣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近幾年該縣以鯽魚為媒,大力宣傳、整合和優化品牌資源。一方面實行“走出去”戰略,在沿海地區大型招商推介會上,彭澤鯽鮮活包裝和休閑加工食品與彭澤縣令陶淵明一道成為該縣的招商“代言人”,讓客商們交口稱贊。該縣以此為契機,不失時機地推出彭澤傳統戲曲《打漁殺家》,該戲曲每年在各鄉鎮巡回演出,生動再現彭澤鯽發源地丁家湖一帶漁民與地主斗爭蕩氣回腸的故事,使游客們在釣鯽魚、賞鯽魚的同時,盡情地品鯽魚、唱鯽魚。
融經濟和文化功能為一體,小小彭澤鯽掀起的“綠色風暴”還帶動了該縣的“龍宮牌”葛粉、東升豚、上十嶺瘦肉型生豬、“德潤”牌菜籽油等一大批綠色農產品脫穎而出。據統計,綠色農業每年給該縣創造的總價值超過10億元,促使該縣三產比重由34.8:33:32.2調優到23.5:54.3:22.2,農業總產值21.2億元,比2005年增長99%,年均遞增10.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8億元,年均遞增9%。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