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我們將攻關蝦鱉混養畝產值達10萬元的目標。”昨天上午,在紹興綠源南美白對蝦主導產業示范區,公司負責人丁國才信心十足。作為全省首個省級漁業主導產業示范區,綠源公司從2010年以來,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建起480畝對蝦大棚,采用底增氧、蝦鱉混養等先進生產技術,使養殖效益大幅增長。
記者從市農業局獲悉,今年以來,紹興市進一步加快農業“兩區”建設。全市有16個現代農業園區通過省級驗收,31個通過市級驗收;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29.03萬畝,其中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17個,總面積達3.7萬畝。“兩區”創建成績繼續居全省前列。
重抓科技創新與裝備應用是紹興市“兩區”建設的一大特點。在紹興縣御茶村茶葉示范區,御茶村公司加快茶葉精深加工技術的引進與研發,新開發出抹茶產品,受到“星巴克”、“農夫山泉”等大型廠商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在水產界,“綠源”的設施大棚養殖和蝦鱉混養模式,不僅減少南美白對蝦發病機率,還增加單位產出。在“綠源”的帶動下,全市蝦鱉混養超過1萬畝,面積在全省領先。
一批企業在打造農業園區的同時借梯登高。在不斷壯大基地、配套游客接待中心、發展農家樂的基礎上,上虞市蓋北野藤葡萄公園升格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走進公園,葡萄大棚一望無際,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采摘旅游。上虞永綠果蔬專業合作社社長嚴永三告訴記者,今年7月葡萄開摘至今,他的200多畝葡萄已銷售一半以上,去年此時只賣出三分之一。“蓋北葡萄采摘游牌子打響了,我們的葡萄還在枝頭,就有客商前來采摘和訂購。”
“‘兩區’建設已成為全市農業發展最大亮點。”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兩年多來,全市80%以上農業項目資金用于農業“兩區”建設,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9萬畝中,七成流向“兩區”。同時,積極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前景好的農業項目落戶園區。截至7月底,全市各類現代農(林)業園區累計投入資金達18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資金投入近3億元。
在“兩區”建設中,市農業部門抓住項目建設這一核心,在已列入省、市創建點的園區中擇優選擇100個園區,開展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競賽活動,通過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行首席專家和中高級技術骨干聯系園區制度,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優化園區服務。目前,在100個園區中平均七成以上完成建設任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