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臺田種植耐鹽堿的白蠟、速生楊,林下搞食用菌栽培、養殖土雞、美洲雁,臺下池塘搞黃河口大閘蟹、南美白對蝦等淡水養殖,一年下來,2畝地能收入十多萬元呢!”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蘆山村冉祥平逢人就談鹽堿地改良,發展立體種養的好處。
近年來,河口區立足實際巧打生態牌,探索實施了“經濟林種植-林下種養殖-池塘淡水養殖”的多元立體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林、牧、漁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生態和經濟效益顯著。招商建設了晨陽菌業、黃河方舟等大型農業龍頭型企業,同時還通過提供小額信貸、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慧民使者”新型農民學校培訓等措施,提升農民致富技能。通過鹽堿地改良,僅六合街道就發展起2.2萬畝綜合示范區,共栽植林木90萬株,發展林禽20萬羽、食用菌600畝,水產養殖3000畝,綜合年產值15.8億元,帶動農戶1800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