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8月初,有廣東肇慶封開養殖戶憂心忡忡地致電記者,他從本地魚販口中得知,肇慶當地最大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高要市振業水產有限公司(下稱振業水產)不收羅非魚。
不收羅非魚?這坊間傳言是真是假?為弄清楚事實,本刊記者隨即進行走訪了解。
加工廠不收羅非魚?
《海洋與漁業》記者 曾凡美/ 文
記者即日致電肇慶鼎湖區規模養殖戶陳老板,對方剛剛送了一批20000斤魚給振業加工廠,收購價是3.8元/斤(一斤以上)。
陳老板:貨款積壓增加,收魚積極性不高
陳老板告訴記者:“振業水產不是不收魚,是不想多收魚,可有可無,收魚積極性不高。一旦收魚,程序比以前要嚴格得多,必須提前三天送去檢驗藥物殘留。”陳老板說:“更讓人不樂觀的是,目前加工廠資金積壓嚴重,之前貨款一個月可以付清,目前要等到三個月之后,積壓時間長,加工廠資金壓力空前加大。”
據了解,在8月份里,僅僅陳老板就至少捉魚兩批次約5萬斤送到振業水產。
8月中旬,記者前往肇慶走訪,不巧的是,高要市振業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強在外地出差,于是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他。
李振強:公司正常運轉,貨款一個月結清
“目前,行業整體不景氣,出口不活躍,加工廠日子不好過,養殖戶也很煎熬,唯獨飼料廠不斷漲價,今年以來已經漲了三次價。這樣對行業的傷害無疑是雪上加霜。由于訂單不理想,加工廠收魚積極性大不如前已是不爭事實。”李振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對于養殖戶所說的“不收魚”,李振強否認了這一說法:“公司收魚啊,怎么不收?”同時強調,“公司一切運轉正常,也不存在貨款積壓的問題,養殖戶的貨款基本都是在一個月內付清,從來沒有出現過拖欠養殖戶貨款三個月的事情,我們公司不存在這種狀況。”同時他還表示,振業公司是行業內為數不多一貫堅持這種做法的企業。
記者觀察
養殖戶今年賣魚難,養魚也難
正如李振強所言,羅非魚行業頹勢不見好轉,然而飼料價格卻不斷上漲,加工廠難,養殖戶也難。養殖戶之難,在于賣魚難,養魚也難。
記者在高要白土鎮走訪所見所聞,今年羅非魚病害也不曾消停,把養殖戶折騰得心力交瘁,面藏愁云。
在高要白土鎮的朝陽水產醫院里,前來買漁藥的羅非魚養殖戶沒精打采,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這魚都得了癌癥,治又治不好,不治又不忍心眼睜睜看著魚死。沒有辦法,一次幾百塊錢的藥物,硬著頭皮都要買了!”在高要當地,養殖戶口中“癌癥”不是別的,正是困擾羅非魚養殖戶的鏈球菌病。據了解,在當地,今年羅非魚鏈球菌病害依舊如期而至,但伴隨而來的還有其它由肝膽疾病的問題。記者坐車經過附近的羅非魚養殖連片魚塘,發現有魚塘上漂浮著不少已經死亡的羅非魚……
買到了一袋藥品,養殖戶沒精打采地慢慢地走了。看著養殖戶的背影,記者心里一陣唏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