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黃鱔養成了大產業
中國水產門戶網據楚天金報訊:黃鱔養殖是仙桃的傳統產業,在水產養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仙桃黃鱔俏銷全國多個城市,2010年,仙桃黃鱔“拱”進了上!笆啦⿻保壳,在上海市場上占據了七成以上份額。去年,仙桃黃鱔產量達到5萬噸,產值過15億元,今年預計產量將超過6萬噸。
來自湖北省水產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除湖南、安徽有少量的人工養殖外,集中連片養殖主要分布在我省仙桃、洪湖、監利、潛江等地,年產量超過1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養鱔大省,年產值30多億元。今年三四月份,黃鱔收購價一度達到每公斤120元的高價,成了名符其實的“軟體黃金”,讓成千上萬養殖戶走上致富路。
養殖
農戶開著轎車去魚池喂魚
仙桃養鱔大戶年純賺20萬元
位于江漢平原腹地的仙桃市,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早在30多年前,這里很多人就以捕撈、販賣野生黃鱔為生。
幾名養殖戶琢磨出的“網箱吊養法”,讓仙桃市名不見經傳的張溝鎮先鋒村很快在全國出名。
“其實,黃鱔養殖經歷了一波三折。1998年,先鋒村的養殖戶采用稻田埋網法養殖黃鱔,勞力大、魚病不好防,產量上不來,遭遇了巨大的壓力”,先鋒村村主任劉小澤回憶道,“我當時就賠了幾千元,虧得只掉眼淚!”
之后,他和先鋒村書記陳江啟等人反復試驗,終于在2000年摸索出能大幅度增產的“網箱吊養法”,到年底,養殖效果明顯,黃鱔增長了2倍。隨后,這一養殖方法在先鋒村推廣。到2009年,該村養鱔面積達到3000多畝。先鋒村成了“黃鱔村”,“黃鱔村”又催生出了“黃鱔鎮”。
“當時,膽子大點的,如今都成了養殖大戶!眲⑿烧f。
林成高兄弟就是先鋒村的養殖大戶,“不搞大,搞不到錢”,一見面,林氏兄弟就向記者聊起生意經,“早些年,魚苗七八元一斤,成魚二三十元一斤,中間價差大,但現在差價越來越小,不搞規模化養殖很難賺到錢!
靠養黃鱔掘了“第一桶金”的林成高的哥哥,在村里蓋的獨棟小洋房寬敞明亮,裝修絲毫不比城里人遜色。他還在仙桃市區買了商品房,平時不住村里,只在黃鱔養殖季節回來,因為魚池請了工人幫忙打理,他想去魚池看看總是開著轎車。
“雖說養黃鱔有賺也有賠,但總體來說,村民靠這個發家致富了!”劉小澤言語中透著掩飾不住的自豪,現在該村人均年收入可達到1.2萬元左右,而在以前,靠種水稻、棉花,一年忙到頭,戶均收入也就兩三千元。他介紹到,一口網箱正常情況下平均純收入可到600元,如果黃鱔的市場價格走高,一口網箱的利潤最高可到2000元,養殖大戶動輒有四五百乃至數千口網箱,一年純收入保守估計可達20萬元。
“村里約有30多戶買了小轎車,買面包車的村民更是數不勝數,就像買拉飼料的三輪車一樣!眲⑿蛇笑稱,前幾年,蓋了新房的村民紛紛裝修,竟把張溝鎮的家具價格給抬了起來,甚至出現斷貨情況。
流通
仙桃黃鱔賣到上海世博會
物流走全國避免“豐產不豐收”
8月30日清晨6時,記者在仙桃市郭河鎮邵灣村黃鱔養殖戶的魚池邊看到,工人正在清洗魚池、給魚投食!梆B黃鱔活不重,但是個技術活!毕商沂泄渔偵蹫炒妩h支部書記邵松香說,黃鱔投苗時對氣溫、水溫有嚴格要求!6月份左右,水溫達到28度左右,就可以投苗,只要在一周內不死,就保準會有個好收成。如果投苗后次日天氣突變,魚苗就會死掉一大半!
現在黃鱔養殖戶家家都訂了天氣預報,以更準確掌握天氣信息。“今年,沒聽說哪家有死苗現象,十有八九是個豐產年。”邵松香笑著說。
豐產不豐收,是很多農產品難逃的厄運。張溝鎮黨辦主任楊宇成說,2006年張溝鎮招商投資400多萬元,在先鋒村建起了交易市場,這個市場不只收魚賣魚,還是集魚苗供應、成魚銷售、飼料、魚藥、漁網等物流配送于一體。2008年,先鋒村又在市場建了一座200噸的冷庫!敖涍^幾年發展,這個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黃鱔原產地市場。入冬以后,黃鱔上市高峰期,市場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各地商販云集于此,日交易量可達12萬斤!睏钣畛烧f。
但當地需求量畢竟有限,為讓仙桃黃鱔走得更遠,2010年4月,郭河鎮邵灣村的邵自迪等25人謀求抱團發展,出資600萬元,成立了仙桃市強農水產專業合作社,網絡了眾多養殖大戶、經紀人,依托先鋒村交易市場等10多個初級市場,輻射仙桃、天門、洪湖、監利幾乎整個江漢平原,將湖北黃鱔源源不斷地銷往上海、南京、常州、杭州、無錫、合肥等地。2010年,強農合作社向上海世博會提供優質黃鱔60萬公斤,并投資550萬元興建了批發市場,投資1350萬元新增、更新運輸車輛30臺。
產業
上下游也很“吸金”
黃鱔產業鏈條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網箱黃鱔的養殖成本在2000元左右,目前,仙桃總共約有240萬口網箱,如此算下來,除了黃鱔養殖、銷售外,其實上下游及輔助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相當地"吸金"!”仙桃一名進軍黃鱔養殖網箱市場的老板陳振華告訴記者,包括黃鱔魚苗、飼料、魚藥、網箱及白鱗魚在內,仙桃市存在40多個億的市場需求。
目前,雖然仙桃市黃鱔產業已經形成了苗種繁育、成鱔養殖、黃鱔銷售、黃鱔魚藥、飼料加工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在這個鏈條上,上下游及輔助產業都是外地人在賺錢。以黃鱔最愛吃的白鱗魚為例,一口網箱一個周期的需求量就達40-50公斤,除了仙桃外,來自洪湖、監利、潛江、天門及武漢的白鱗魚,會涌向仙桃各個養殖鎮,再由無數個三輪車運輸到眾多魚池。
作為產業鏈上游的鱔魚苗,更是重中之重,據養殖戶介紹,目前,鱔苗依賴自然繁殖,而本地野生資源有限,根本無法滿足仙桃黃鱔養殖的需求,更多野生鱔苗要遠赴安徽、湖南、河南、江西等地購買,“外地商戶隨意要價,一斤鱔魚苗從早幾年的七八元,漲至二三十元,今年甚至創造每斤40元的歷史新高,鱔苗成本約占到總投入近一半,這無疑會加大農戶的養殖風險!别B殖戶們對總在上漲的鱔魚苗價格抱怨不已。
仙桃市水產局副局長蔡敏稱,“要想發展壯大仙桃黃鱔產業,必須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據了解,黃鱔是典型的由雌轉雄的性逆轉魚類,只能依賴自然繁殖,僅我省黃鱔苗種缺口每年就在20億尾以上。為此,仙桃成立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黃鱔繁養科技示范基地,經艱苦探索,終于突破黃鱔苗繁育技術難題,使“中國黃鱔之都”更加有底氣。
在張鉤鎮擁有幾千口網箱的黃鱔養殖大戶陳振華,也在為完善黃鱔產業鏈條努力著,他與黃鱔養殖戶陳志祥等人投資2000萬元,雄心勃勃地進軍網箱市場:“以前,養殖戶的網箱都是小作坊生產,經常出現黃鱔拱破網跑掉的事情!
目前,仙桃市興農鱔業有限公司繩網廠已見雛形,其中一個廠今年10月將投產,從顆粒到拉絲到整經再到織網,共購置了30多臺國內一流的機器,整個流水線需100多名工人操作,投產第一年,產值有望達到三四千萬元。
“圍繞做大做強黃鱔產業,還有很多文章可做,譬如深加工、上下游拓展等,但目前最大的困擾是資金短缺,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自己不斷向前,這個產業會越來越健康!标愓袢A說。
“目前,活鱔的不愁銷,但一旦人工繁育技術大規模推廣,就可能導致產量過!保商沂袕娹r水產專業合作社的邵自迪說,為增加水產品附加值,該合作社與浙江上虞白馬湖食品廠合作,已著手對草魚等水產品進行深加工,今年預計加工烘干魚500噸,加工產值2000多萬元。 下一步,將會對鱔魚進行深加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