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當地蝦塘陸基,很多是填海造陸填出來的,土質呈酸性容易造成高密度養蝦失敗
驅車在黃岡鎮大澳村公路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蝦苗場招牌,密度不亞于大城市里步行街的霓虹燈。5分鐘車程,《農財寶典》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僅掛出牌子的蝦苗場不下三四十家。路旁的池塘大多鋪著地膜,搭著架子、拉著鋼絲,頗有高位池的感覺,但細看之下池塘較淺。
中山市大海飼料有限公司駐粵東辦事處市場部業務員時小波告訴《農財寶典》記者,這些苗場都是從漳州、廈門等地拿回土苗淡化,然后供應潮汕地區魚蝦混養池塘。這樣的淡化苗場在饒平汫洲鎮、黃岡鎮多如牛毛,難以計數。
“潮汕地區養蝦,饒平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之一,土塘混養南美白對蝦和家魚有六七年的光景。”中山大海飼料有限公司駐粵東辦事處營銷副經理林文榮告訴《農財寶典》記者,饒平地區早年間有大片池塘種植蓮藕,經濟效益穩定。但隨著土地租金不斷上漲,以及養蝦高利潤驅動,不少人開始嘗試將藕塘改成蝦塘。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以養魚為主,慢慢蝦的比例越來越高,現在主要以養蝦為主,養魚為輔!睋䴖G洲鎮當地的魚蝦混養養殖戶楊文廣介紹,大概在2002年前后,開始有人將草魚和對蝦混養,200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魚蝦混養行列。“主要是大家都看到了賺錢,藕塘改造成蝦塘也非常容易!
“幾家大品牌飼料廠的銷量比較好估算,但當地年產幾千噸的小廠太多,也沒法說出準確的飼料使用量!睍r小波告訴《農財寶典》記者,通威和海大在當地飼料市場比例相對較大,但也并不是絕對主流。當地各家飼料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可謂只見萬馬奔騰,不見一馬當先,因此對當地市場的飼料使用量只能大概估算。經過幾位業內人士的估算,大家較為一致的意見是,饒平地區魚蝦混養面積應在4萬畝上下。
前幾年當地的魚蝦混養模式發展的有聲有色,不少人都賺了錢。按理說資本都是逐利的,一部分積累了資本的養殖戶理應由魚蝦混養轉向池塘精養和高位池養殖等較為精細化的模式,但當地依舊固守對蝦加家魚的模式。
“實際上,饒平地區的自然條件并不適合養蝦。”林文榮一語道破其中玄機,許多饒平用來養蝦池塘的陸基,很久以前都是填海造陸填出來的,土質呈酸性,如果用來高密度養蝦非常容易失敗。而且饒平地區河流、湖泊較少,整個饒平縣僅一條黃岡河流經。像錢東鎮某些池塘根本沒有外來水源,只能被動等待下雨補水,很多蝦塘用的都是多年的老水。這樣的條件自然無法發展對蝦的高密度精養模式,有些人嘗試土塘精養二代苗失敗后,還是重新回到魚蝦混養的老路上來。
隨著魚蝦混養熱在饒平逐年升溫,塘租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錢東鎮一些沒有進水水源、土壤偏酸的池塘,租金也要1500-2000元/畝•年;像汫洲鎮有河有海,養殖條件較好的池塘,租金達到3000-3500元/畝•年。”據林文榮介紹,當地的土地一般由村里以12年為期限承包給個人,租金三年結清一次。由于經過轉包,普通人很難租得到便宜的池塘。
“幾十上百畝的土地,村里租給外地人也不放心;如果只租10畝8畝的,來這里也沒啥意思!碑數厝俗谟H觀念和鄉土情結濃厚,除非有親戚或者朋友關系,否則不會輕易把土地承包給外鄉人。而當地的潮汕話,外地人也很難聽得懂,在溝通和銷售渠道上都存在困難,因此當地沒有外地人養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