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潮汕魚蝦混養:
潮汕地區的魚蝦混養,在當地是指每年四月份開始投放土苗,以及適當數量草魚、大頭、白鰱、烏頭,對蝦輪捕輪放,魚則年底收獲。當地的池塘大小相差懸殊,魚蝦混養的比例也有所差異,放養多寡也因人而異。一般說來,幾百上千畝的大塘蝦少魚多,幾十畝的中小型塘蝦的比例較高。
地都鎮的鄭德利認為,當下潮汕地區流行的魚蝦混養只是一種養殖的框架,怎么養還是有很大的隨意性,但終歸要符合魚蝦的生長規律。“池塘里主要靠蝦來賺錢,魚的作用是維持池塘水質穩定和控制病害,也起到保本的作用。”在這樣的思路下,郭老板在池塘中按照土塘精養的思路,嘗試使用調水產品,并取得不錯的結果。“當然也不是每次都成功,但是用了調水產品確實比較高產。”
時至六月中旬,潮汕地區的魚蝦混養即可收獲第一批蝦,一般規格可達120-150尾/斤,好的有100尾/斤。當地對蝦的收購規格,一般100-120尾/斤,9、10月份也有80尾/斤規格上市。白露節氣過后,能收到的蝦甚少,待到年底,將池塘中混養的家魚收獲。
潮汕部分地區的魚蝦混養塘水源條件不好,饒平個別地區甚至沒有進水源,只能靠雨水補給池塘。“實際上這部分池塘不適合進行養殖,西臚鎮近兩年新開塘的面積很大,大家經過科學規劃蝦養得還不錯。”陳燕華的池塘進水條件較好,這也是他在選塘址之前細心考慮過的。每年年末蝦出盡魚抓完之后,陳老板會排水干塘,清明放苗前要進行清淤消毒,并肥水培養餌料。
魚蝦混養池塘中混養的魚類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水質的作用,但今年天氣高溫多雨,使得養殖戶也難以不管不顧,粗放的魚蝦混養開始出現往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的趨勢。
汕尾高位池:
“2011年汕尾地區高位池養殖情況非常好,2012年非常差。”汕尾市紅海灣區施公寮島的高位池養殖場技術員阿義告訴記者,兔年和龍年的養殖效果猶如冰火兩重天。“大家都賺錢的時候,看不出差別,大家都不賺錢的時候,就看出各自養殖的手法了。”雖然養殖這種事兒誰也說不清幾分天注定,幾分靠打拼,但好的方法對大家都有啟發。
“注重管理是肯定的,每個細節都要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阿義認為,像2011年和2012年養殖情況的巨大差異,和天氣狀況、蝦苗狀況、飼料狀況都有關系,只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水和加強營養,至于成與不成只能交給關二爺了。“每天都要看一下塘里的水,一旦發現有變要立即處理,有必要的時候要化驗。技術做得久了,一些常見的問題看一下水就知道了,立即用藥基本都能調得回來。”
汕尾市城區捷勝鎮高位池養殖場技術員權哥的基本理念不是養蝦,而是保蝦。為了達到上述理想狀態,穩定的水質至關重要。“現在近海的水污染越來越嚴重,都是蝦塘廢水。”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足夠的蓄水池養水,汕尾不少高位池選擇把進水管鋪向深海。“每過兩三年就會將管道向外延伸,為了增大取水量進水端主水管會伸出分支。深海水質相對較好,但仍要注意消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