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山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國家蝦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教授 在3月3日召開的2013年中山大學水產飼料企業技術研討會上,中山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國家蝦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教授針對聽眾提出的“未來對蝦養殖的根本方向”問題作了答復,他認為,未來對蝦養殖是走工廠化、專業化道路。 何教授提出,現在工廠化和專業化非常必要,做到專業化才能創新,專業化需要創新。未來對蝦養殖,在基于國家國情、統一養殖面積及資源不會太多增加的情況下(包括成本),工廠化是非常必須的。對于工廠化養蝦,何教授提出以下幾個關注點: 1、飼料與機械。我非常認同養殖當中會遇到打氧機的問題,大家會認為打氧機只是增氧,我覺得不是,增加氧的濃度僅僅是說它的意義,更大功能是調節水質。利用現在的打氧機只能達到表層的水,F在我們需求的是可增加水里從底層溶解氧需求,使水動起來,調控水質,水質調控好,病害自然減少。飼料公司的技術推廣很重要。 2、污染物質的處理。目前養殖上大多用的是進水——排水,排水——進水的方式;也有的用氣體式,省去增氧裝置,通過氣體式增氧,把底層水和其他水進行循環過濾,來完成整個水體的過濾增氧過程;還有一個方向是高效生態系統的養殖,這是美國早期做的一實驗,美國的水產養殖面積不大,只是理念新穎,是基于生態系統的養殖而不是生態養殖。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