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位于廣東東莞市麻涌鎮漳澎村的10多口淺塘,不久前被放入了約60厘米深的水。肉眼看去,這里“特制”的塘水偏黃褐色。然而這看似不太干凈的水將是對蝦們的樂園。記者日前從麻涌鎮獲悉,該鎮日趨成熟的“蕉田養蝦”技術今年將擴大養殖面積,運用這種被稱為“三連環養殖”的新技術,每畝蝦塘可讓農民年增收近3萬元。
麻涌鎮副鎮長陳文龍告訴記者,麻涌地處沖積平原,水資源較為豐富,但土質較差、耕作層較淺。過去主要種植香蕉。但由于黃葉病的問題,先后開展了蔬菜種植、雜果種植的試驗工作。陳文龍說,根據實驗發現,麻涌比較適合養殖對蝦。目前,“蕉田養蝦”試點項目已突破技術瓶頸,規模達到300多畝。
據統計,在東莞,蝦苗的養殖時間是4月上旬至11月,一年可養兩造蝦。運用三連環養殖技術,一年能產4000斤蝦,遠超傳統養殖方法的產量。按照除去成本每斤蝦利潤5元計算,一畝蝦塘一年可比過去增加收入近3萬元。
記者還了解到,這種新的養殖模式之所以叫“蕉田養蝦”,是指在蕉林中間挖出蝦塘。“在香蕉地里養蝦,是一種雙贏的養殖模式”。麻涌鎮相關負責人分析說,養蝦的排泄物和池里的營養液可以作為香蕉的高級有機營養肥,有利于香蕉的生長。另外,香蕉地具有溫暖多濕的特點,可為蝦苗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