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水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也有不少水產種苗養殖場。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出臺水產新政,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魚塘畝產值和總產值翻番。昨日記者從三水區農林漁業局獲悉,該文件已印發至各鎮街及區政府相關部門。未來,三水水產將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提升種苗質量等方式,實現水產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水產養殖規模化發展
截至2011年,三水全區水產養殖總面積15.7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超過10萬噸,產值近10億元,堪稱水產養殖大區,但整體而言效益偏低:魚塘平均畝產631公斤,平均畝產值約6000元,年均產量、產值在佛山五區中排在末位。
“基礎和配套建設滯后、低效品種占較大比重、科技應用水平不高等,是當前三水水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三水區農林漁業局漁政大隊教導員鄒仁有表示,基于以上原因,今年三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水產業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扶持引導水產業做大做強。
“今后水產養殖將規模化發展。”鄒仁有表示,從今年起,三水將按照相對連片集中的原則,科學規劃15萬畝魚塘,建設名特優水產養殖園區、生態漁業養殖園區和休閑漁業養殖園區三大現代水產業園區。
依托這三大水產園區,三水重點強化優質高值水產新品種、觀賞休閑漁業和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點)建設,計劃至2015年,每年建設示范基地(點)5個,三水區財政對每個示范基地(點)一次性補貼20萬元。同時在示范基地(點)內,重點扶持泰國筍殼魚、黃顙魚、花錦鱔、龜鱉類等優質高值水產品種的養殖,降低三水低效水產品種所占比重,調整水產業結構。
3年高標準整治1.75萬畝魚塘
按照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規劃要求,三水將加大魚塘高標準整治力度。《意見》顯示,對規劃水產養殖主養區內連片300畝以上的魚塘,整治驗收合格后,三水區財政將分3年給予每畝2000元的補助,其中頭年補助1000元、次年500元、第三年500元。
“計劃到2015年,全區共整治魚塘1.75萬畝,其中今年將整治2500畝,之后逐年倍增。”不僅如此,《意見》還要求,整治后的魚塘將一改傳統的“塘頭養豬、水面養鴨(鵝)、水下養魚”的低效養殖模式,采用以優質魚為主的純養魚模式,且該項內容將由三水區農林漁業局在魚塘整治補助款劃撥前組織現場審核,直接影響補助金發放。
“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用5年時間,全區魚塘平均畝產量達到780公斤,魚塘畝產值和水產業總產值分別達到12000元和20億元以上,與2011年數值相比實現翻番,水產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由17.4%上升到1/3以上。”鄒仁有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