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看水產—青海省鮭鱒魚產業掘起
發布時間:2013/4/13 8:31:39 來源:《水產前沿》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青海省地處高原,氣候寒冷,具有優質的冷涼水體資源。隨著黃河上游大中型梯級電站和水庫的建成,形成約57.4萬畝的漁業養殖水面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捕撈高白鮭親魚

李家峽虹鱒(三文魚)

龍羊峽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

龍羊峽圓形深水網箱

夢幻漁場

三文魚加工車間

監測高白鮭商品魚

屠宰三文魚
文/圖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青海省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申志新 青海省地處高原,氣候寒冷,具有優質的冷涼水體資源。隨著黃河上游大中型梯級電站和水庫的建成,形成約57.4萬畝的漁業養殖水面,這些水域水體潔凈、水質優良,水溫在3℃-21℃,常年不封凍,被國內外公認為養殖鮭鱒魚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也為冷水魚養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初步測算,青海省沿黃水庫鮭鱒魚網箱養殖容量為5萬噸,養殖經濟效益將達到20-30億元,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2007年開始,青海省漁業主管部門依托雪域高原水域資源,借鑒和引進挪威成套鮭鱒魚網箱養殖裝備技術和生態環保的鮭鱒養殖技術和養殖裝備,從美國、挪威、丹麥引進魚種,以白鮭魚和虹鱒(三文魚)為主推品種,以深水大網箱養殖為主推技術,以推廣應用丹麥、挪威高能環保飼料作為養殖環境和產品質量保證,大力開展沿黃水庫鮭鱒魚網箱養殖技術示范推廣。 從魚卵引進、飼料應用、疫病防控、養殖水體環境監測、商品魚產品質量檢測等整個養殖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并建立水產品質量檢測檔案和產品可追溯制度。明確了青海鮭鱒魚產業走“現代化、國際化、高科技、可持續、產業集群”發展的道路。采取建立負責任漁業許可制度、養殖容量研究與控制、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計劃、開展產地水產品質量檢測和養殖水體環境監測等一系列現代漁業發展措施,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執行“最嚴格的養殖容量控制、最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嚴格的水產品質量監管”的三項原則,形成了依靠科技創新,注重生態保護,推進可持續健康養殖的現代漁業發展新理念。 目前在龍羊蛺、李家峽、公伯峽和蘇只等6座水庫中,共設置網箱10.9萬平方米。其中有標準化圓型深水網箱120口,面積達到5.4萬平方米,占全部網箱面積的49.4%。到2012年,我省沿黃流域鮭鱒魚網箱養殖戶(企業)已發展到22家,網箱養殖產量達到2580噸,青海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鮭鱒魚網箱養殖基地。 “十二五”期間,青海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立足我省水域的特殊優勢,按照科學規劃、規模發展、科技支撐、注重質量、龍頭帶動、品牌建設的總體要求,培育壯大以冷水魚為主的集約化網箱養殖,繼續以白鮭魚和虹鱒(三文魚)為主推品種,標準化圓型深水大網箱養殖技術為主推技術,依靠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強化科技支撐和品牌意識,以工業化的理念和服務業的方法打造青海現代漁業,生產優質、高檔、名牌的水產品,打造高原鮭鱒魚特色養殖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