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科技推廣示范、技術開發、養魚高產試驗、新品種引進養殖實驗、示范和新品種選育工作……8年來,湯廣強在水產養殖第一線,將水產技術像高能量的好“飼料”一般撒潑到池塘中,讓水產養殖戶的魚越長越肥。
重點培養 讓鱉成為致富新標兵
遠望廣闊的池塘水面,發東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向東感慨地說:“發東鱉能有今天的好品質,湯廣強功不可沒。”覃向東回憶道,2005年湯廣強作為首批科技特派員,剛下派到該公司時正值該場因城建征地要從近郊向遠郊搬遷,他二話不說一連十幾天頂烈日陪同到十五公里外的茂林鎮鹿潘村新址勘探規劃,為養殖場的建設制定了方案。為了確保中華鱉的品質,湯廣強在該公司制定水產養殖技術規程,推行系列標準化無公害養殖技術,尤其是在包括養殖用水、養殖生產操作、苗種、飼料等方面采取嚴格措施。如今,該公司是廣西最大的中華鱉基地之一,養殖面積830多畝,每年產值達1000萬元。如何讓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湯廣強借鑒立體種養的原理,創立出了“鱉—藕—魚”循環生態養殖綜合技術的新模式,養殖出的中華鱉接近野生鱉的品質,有極強的競爭力,經濟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成為廣西笫一家中華鱉綠色食品養殖企業。通過發東養殖場中華鱉科技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養殖中華鱉2500多戶,實現水產養殖戶人均年增收500多元。
塘中種蓮藕,羅非魚、鯰魚在荷葉間游動,鱉在池底生活……在玉東新區茂林鎮鹿塘村,記者看到投資300萬元的350畝連片藕田生態套養中華鱉示范基地成了一個設施完備、配套齊全、機制靈活、技術高新、環境優美、農民增收顯著的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樣板區。該村黨支書朱有其高興地告訴記者,基地建成后每年收獲優質蓮子7萬公斤,年產生態鱉35000公斤,每年產值658萬元。
利用庭院養殖黃沙鱉的模式也在湯廣強的努力下由單個的養殖戶向整個村推進。2007年,湯廣強幫助受派單位申報庭院黃沙鱉健康養殖示范項目,2008年通過項目的實施示范和推廣,輻射帶動玉州區發展庭院黃沙鱉健康養殖業,對加快“漁娘庭院興業”活動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通過示范推廣,玉州區庭院黃沙鱉養殖逐步由專業戶向專業村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品的產業,形成規模效益和區域優勢。
點面結合 推動特色水產養殖發展
“要使水產養殖有好的效益,就必須有好的種苗。”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水產技術人員,湯廣強深諳種苗的重要性。玉州區是廣西養殖胡子鯰的主要產區,他針對胡子鯰種質退化嚴重、育苗成活率低、抗病能力差的現狀,直接現場指導漁民選育性狀穩定、抗病能力強的健壯親本,進行提純復狀,采取科學的育苗技術,經過多次培訓和上門指導,該區的養殖規模不斷壯大,6年時間,仁東鎮中龐、小龐和大鵬村的胡子鯰繁育戶由原來的32戶發展到318戶,胡子鯰苗產量達2億多尾,產值近600多萬元,戶均增收2萬多元,比6年前增長了20倍,仁東鎮也成為廣西最大的胡子鯰魚苗繁育基地。解決了胡子鯰苗種的質量問題,他又著手推廣胡子鯰健康養殖技術,近年來,玉州區年產量均超3450噸、畝產胡子鯰超2000公斤。
獎牌見證付出!湯廣強多次獲玉林市先進科技特派員等榮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