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模式推薦企業:
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
推薦模式:鯽魚+四大家魚
建議養殖模式:3月中下旬開始投放鯽魚300-500尾/畝,規格3-5cm,清明前后投放草魚800-1000尾/畝,規格為5-6尾/斤;大頭60尾/畝,白扁40尾/畝,規格為5-10尾/斤,當年中秋之前根據市場行情及時出塘大規格草魚\大頭、白扁。后期繼續投喂飼料,補充0.5斤/尾左右規格的草魚500-600尾/畝,0.5-1斤/尾規格的大頭20尾/畝。當年年底鯽魚可以選擇部分上市,或者來年4-5月鯽魚連同草魚、大頭魚一起上市。
模式養殖要點:
1、鯽魚需選擇優質廠家品牌種苗且提前投放,標粗20-30日,有效提高鯽魚成活率。
2、養殖前期建議投喂沉水飼料,或者浮水料外加花生麩浸泡后沿邊投喂。
3、草魚務必在中秋之前出掉絕大部分,然后再補充小規格苗種,鯽魚也可以選擇在年底適當時機出塘部分大規格魚。
4、養殖中期注意水質調節及內服預防藥物的使用。
■企業自我評價
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水產工程師余明海:
該養殖模式在當前低迷的魚價行情下不需較大改變原有養殖模式,依然可以穩定獲利,如果養殖周期中使用部分青草、浮萍或者原料飼料,那么養殖成本還將適當降低,草魚如遇到牛市,經濟效益將更加理想。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將草魚密度降低,將鯽魚密度提升到800-1200尾/畝,經濟效益將更可觀。
■飼企評價
江門澳華特種水產飼料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經理覃超:
這種模式在江蘇很普遍,但廣東的情況暫時不了解。
■添加劑企業評價
珠三角某飼料生物科技公司區域經理 李國文:
江蘇養殖戶已經采用這種模式好些年了,技術上沒問題。
廣東地區的鯽魚料等配套還沒跟上來,而且按目前廣東鯽魚的投苗情況來看,有可能會出現像2012年草魚價格大滑坡的情況。
■藥企評價
荊州水產研究所高級水產工程師蔡增山:
這模式技術上可行,也經過江蘇地區的廣泛實踐論證。鯽魚吃飼料,大頭則可濾食藻類調水。但任何模式都不適宜大范圍推廣,因為會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
■養殖戶評價
個體養殖戶李茂裕:
這種模式在粵西很多地方不一定適用,因為江蘇的很多魚塘水較淺,氧氣較充足,粵西很多池塘水較深,氧氣不是很足。鯽魚對溶氧的要求比較高,所以粵西養殖戶選用這種模式要慎重。
案例1:鯽魚+四大家魚模式 成熟又穩健
采用模式時間:2010年-至今
養殖效果:2012年9-11月池塘陸續出鯽魚共8000多斤,加上目前塘里剩下的約3000多斤鯽魚和家魚,估計7畝池塘共能收獲11000斤鯽魚左右。
地點:惠州惠城區
2010年前,盧國盛一直養四大家魚,由于后來覺得效益不高,便想嘗試一下其它品種來提高效益。“想過養羅非魚,但價格不大好;考察過桂花筍殼,也沒那個資金。”最終,盧國盛在一江蘇朋友的建議下,采用了鯽魚+四大家魚的混養模式。
盧認為,塘租、飼料成本都在上漲,不轉變賺不了錢。“鯽魚對水質的要求跟四大家魚差不多,容易養且病害不多。”這種鯽魚+四大家魚的混養模式較之前只是增加了要求不高的鯽魚,沒有放棄養殖已久的四大家魚,適合養殖技術不高、資金實力不強的養殖戶。盧國盛介紹,這種模式在江蘇已很普遍,也較為成熟,搬過來廣東問題不大。
目前,盧國盛采用的模式是:每年清明后放苗,密度為每畝規格4cm左右的鯽魚2500尾,外加草魚20尾、大頭40尾、白扁60尾,全程用草魚料投喂。
由于全程投喂飼料,鯽魚長速要比混養的鯽魚快,當年9月份鯽魚規格便可達半斤以上,此時盧國盛便開始出售鯽魚,“一方面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另一方面為了降低點密度,留給塘里的魚充足的生長空間”。 “清明時候鯽魚價格不錯,到時候再把塘里的大規格鯽魚和家魚一并賣掉”。
盧國盛提醒,雖然鯽魚抵抗力較強,但在高溫季節還是會有小瓜蟲、出血病等常規病害,必須多留意魚的生長情況。
案例2:草魚輪捕 鯽魚齊上市 高產少損傷
采用模式時間:2010年-至今
養殖效果:草魚產量4000斤/畝,鯽魚1000多斤/畝,大頭、鳊魚等總共產量500—600斤/畝,利潤最高時曾達到5000元/畝。
地點:惠州
丁黎明池塘的養殖密度分別是草魚2000尾/畝,鯽魚1500尾/畝,大頭60-70尾/畝,鳊魚60-70尾/畝。丁介紹,近年草魚價格相對穩定,養殖成功率高;鯽魚的價格一直也不錯,利潤頗高,而且這種模式經過了三水白金的論證和支持,使自己少走了不少彎路。
這種模式下,草魚采取輪捕輪放:4月上旬購500尾/斤左右規格的水花進行標粗,規格達到10尾/斤規格后便開始分批轉入主塘養殖。第一批草魚按照700條/畝的密度轉塘,經過3個月的養殖達到半斤左右規格后,繼續放養同一規格的魚種700條。以此類推,按照這種模式,2-3年進行一次干塘。鯽魚方面,為了提高成活率,魚苗進入主塘前也要先進行10-20天的標粗。由于價格好,丁黎明選擇的鯽魚上市時間一般集中在5-8月。
丁黎明認為,這種模式能擺脫羅非魚價格及病害的瓶頸,選擇輪捕輪放的養殖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體,保證了水體中魚的密度,同時也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據丁介紹,除了自己的1300多畝池塘全部采取這種模式外,周邊的養殖戶也開始效仿。
案例3:精養鯽魚 效益翻倍
采用模式時間:2012年
養殖效果:全年鯽魚產量約1800斤/畝,大頭、草魚約300-400斤/畝,效益為以前養家魚的3倍。
地點:江門新會
彭有勝養了6年的四大家魚,按他自己的說法,在塘租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不養效益高點的品種根本劃不來,“附近很多人養蝦,但成功率很低,我不想冒這個險”。
彭有勝覺得,鯽魚習性與四大家魚相近,水質要求不高,所以比較適合作為養殖四大家魚的“升級”品種。“只要養過魚的人,養鯽魚應該都不難”,彭有勝笑稱。
彭每年3月中旬購進鯽魚苗,先在標粗塘中標粗3星期后再轉入池塘。“鯽魚可以選擇分批上市,緩解資金壓力同時降低風險”,彭有勝表示,可留部分魚過冬博行情,而下半年應該先賣一部分魚降低密度,同時回籠部分資金。
彭有勝還建議,每到6-8月份氣溫都會很高,鯽魚在這段時間長速也快,所以池塘水中溶氧不一定充足,飼料投放的增多也可能導致亞硝酸等過高,所以在高氣溫月份適當用一些調水產品,“該投入的還是要投入,當然,加大巡塘頻率是必須的。”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