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同樣是養羅非魚,怎么樣才能讓魚長得快,如何才能多賺錢?4月26日,廣西興業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農民培訓班開得別開生面,玉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江新華結合該縣的實際情況,給養殖戶講授養殖羅非魚的“致富經”。
高效益模式 養魚大得快
“池塘養殖羅非魚不難,但要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選擇高效益的養殖模式。”江新華說,除了品種選擇,放養密度、規格、飼料這三個環節非常關鍵,但往往容易為養殖戶所忽視。“放苗要不多不少,既能滿足羅非魚的生長空間,也要達到養殖效益的最大化。”江新華提醒養殖戶,每畝池塘采取放養30~50克的羅非魚種1700尾,搭配8~10厘米的塘角魚種3000尾,17~20厘米的鳙魚種100尾,這一模式可以把池塘的養殖效益提高到每畝8000元以上。而為了確保羅非魚在價格高峰期上市,所投放的羅非魚種規格必須在35克以上,而且從放苗開始就必須投喂優質的飼料。
水是魚賴以生存的環境。水中毒素(如氨氮、硫化氫和亞硝酸鹽以及重金屬元素)濃度過高,會對魚的鰓產生刺激和損害,輕者使魚的免疫力下降,重者直接影響魚的呼吸,甚至中毒死亡。為了穩定水質,江新華提出了兩種科學的改良方法:一是生物改良法。用科學搭配養殖品種、栽種水浮蓮、空心菜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或施放微生物菌(如降氨凈水寶和以諾菌王)的方式徹底改良水質。二是化學改良法。采用目前市場上改水效果比較好的化學藥物來消除水中的毒素,給羅非魚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摸清市場規律 賺錢變輕松
“要把羅非魚賣個好價錢,必須把握好羅非魚市場價格的波動規律。”江新華指出,從多年的走勢來看,羅非魚的價格高峰期在春節后至國慶節期間,因為這個時段羅非魚上市數量較少;而國慶節后至春節期間不僅是水產品上市的旺季,也是羅非魚上市的高峰期,羅非魚在這個時段上市不僅價格低,還可能帶來養殖虧損。
江新華特別指出,羅非魚不能安全越冬的池塘,必須搶在7月底將達到上市規格的羅非魚逐步起捕上市,爭取在國慶節前全部售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