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蝦塘里也能種出綠油油的蔬菜。最近這段時間,養蝦大戶潘仁照收獲頗豐,從今年3月初開始,種在蝦塘里的蔬菜,長瓜、黃瓜、番茄等依次成熟了,潘仁照拿到市場上賣,到現在已經賣了75萬元。“今年蔬菜的價格特別好。”潘仁照笑得合不攏嘴。
潘仁照是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七里村石昌魚種場的養殖戶之一,這個2000畝的漁場是象山縣南美白對蝦養殖示范點。潘仁照的養殖面積有600畝,也是最早開始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農戶之一。
“南美白對蝦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最佳養殖溫度是23℃到34℃,溫度低,蝦就死了。以前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近6個月時間,我們的蝦塘都是閑置的。去年,我們抽干了其中一個水塘,試著種上大蒜、白菜,效果竟然還不錯。今年,我們就把480畝水塘抽干都種了蔬菜。”潘仁照舉了個例子,今年番茄種了37畝,預計畝產在1萬斤左右,按現在1.5元/斤收購價,產值預估有55.5萬元。除了番茄,他的蝦塘里還種了長瓜、黃瓜、甜瓜等各種蔬菜瓜果。
“等到這些蔬菜的價格跌下來,我們就把菜拔掉,開始養蝦。”按照慣例,南美白對蝦投放蝦苗的時間是每年的五月。不過,潘仁照留了120畝蝦塘,蝦苗個頭小,就先養在這里,等把菜地清除干凈了,再把蝦苗放到其余的水塘里。到了7月份,蝦就可以出塘拿到市場上賣了,據潘仁照說,去年,他的蝦塘產值超過2000萬元,利潤超過500萬元。
“今年種了蔬菜,又能多賺一筆。”潘仁照說,種菜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以前蝦的糞便形成的淤泥都要靠挖掘機清除,按目前的市價,請一臺挖掘機一天就要上千元,成本很高。如果不清理這些淤泥,因為糞便帶來的水質污染,會讓蝦生病。現在,這些糞便變成了蔬菜的肥料,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蝦的抗病能力也強了。
據了解,潘仁照的這種生態循環輪作模式已經開始在其他養殖戶中間效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