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收網捕魚。
6月26日下午,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的幾名工作人員一起拉起網箱,準備將鱸魚打包運送外地。
近日,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的楊濟旭領取了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48萬元。對于一個總投資205萬元的海魚養殖基地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款項。
溫嶺市綠洋水產養殖位于溫嶺市塢根鎮樂清灣的東門頭港,該區域的洋流速適中,常年有淡水注入,鹽度適宜,飼料生物豐富,避風條件也優越,周邊無工業污染和農業污染源,非常適合鱸魚生長,建設網箱養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條件,目前該區域已養傳統網箱3500多只。
海水網箱是溫嶺市淺海養殖的主要模式之一,自1993年養殖以來,規模逐步擴大,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出口基地。上世紀90年代初,樂清灣就出現了60多只小口徑網箱用來養殖鱸魚,到2000年網箱發展近千只。但隨著消費者對商品鱸魚品質要求的提高,小口徑網箱已不適應現代養魚發展的要求。過去鱸魚養殖多采用3乘3乘3口徑的傳統網箱養殖,為提高養殖鱸魚的產品質量,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在2009年開發了6乘6乘4的大口徑網箱進行了試養,結果獲得較好的效益。
2010年,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將傳統的640只小網箱改成160只大口徑網箱,同時完善其相應的配套設施。大口徑網箱較傳統網箱養殖可提高魚類成活率,降低餌料系數,減少成本支出,同時可提高養殖鱸魚的產量,提升商品鱸魚的品種。大口徑網箱養殖是海水網箱今后發展的趨勢,在不具備發展深海潛網養殖的海區,改革傳統的小網箱為大口徑網箱,無疑為最佳選擇。“建成投產后,年產符合出口的商品鱸魚230噸,年產值920萬元,年利潤280萬元,分別比改建以前增加產出57噸,產值增加228萬元,利潤增加90萬元。截至目前,原先1500只小網箱已完成改造成415只大網箱,剩余的80多只小網箱,年產700多噸,產值3000多萬元。”楊濟旭介紹。
鮮活的鱸魚一直以來深受日韓等消費者喜愛,加上每年的休漁期,鱸魚每年消費量在3萬噸以上,并在逐步上升。溫嶺市塢根鎮樂清灣因獨特的海域及海流,該地區成長的魚類肌肉結實,味道鮮美,質量安全有保證,出口國外有較高的知名度,近幾年,國內銷售量也在穩步提升。據了解,2012年,溫嶺市常年養殖鱸魚6000多箱,年產商品魚1725噸,年銷售額上億元,其中六成銷往日本、韓國。
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致力于發展鱸魚養殖,積累了較完善的鱸魚培育及規范化養殖的成功經驗。今年6月,養殖基地成立了溫嶺市樂洋海水產品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20多戶加入養殖鱸魚行列。鱸魚養殖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溫嶺市綠洋鱸魚養殖基地多年的養殖經歷,為省內外鱸魚養殖提供了示范,尤其是對溫嶺地區的鱸魚養殖產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溫嶺市已將綠洋鱸魚養殖基地列入漁業精品園建設計劃,并將鱸魚養殖列為特色品種重點扶持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