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底,有廣東茂名讀者向本刊編輯部報料稱,茂南區農林畜牧和水務局不顧當地漁民的反對,無視漁民的訴求,強行對袂花江上的部分養殖網箱進行拆除清理,并責令養殖戶在規定限期內對其余網箱自行拆除。在與水務執法部門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有部分養殖戶甚至跑到省府上訪。本刊記者隨即前往調查了解。
突然而至的《清障決定書》
近兩個月以來,茂名袂花江上的網箱養殖戶張文勇心急如焚,眼看著清拆網箱的期限一天天逼近,他仍然一籌莫展。
2013年4月3日,袂花江上15家養殖戶接到茂名市茂南區三防指揮部下發的一紙《清障決定書》(下稱決定書)。決定書里明確指出,袂花江袂花鎮北斗村河段網箱養魚影響行洪安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并限期于4月13日前自行清楚障礙,否則三防指揮部將組織強行清除,費用由養殖戶承擔。
這一份在養殖戶看來是莫名其妙的決定書就猶如在袂花江里投下了一枚魚雷,打破了漁區的平靜,在養殖戶中激起了千層浪。
“發展河灣網箱養殖是由當地漁業主管部門發起帶動的,怎么會是違法的呢?”養殖戶張文勇十分不解。據他介紹,2008年,漁民積極響應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轉產轉業的號召,在袂花江北斗村河段開展網箱魚排養殖,至今已經養殖了5個年頭,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據茂南區一位曾在水產部門工作過的知情人士證實,袂花江網箱魚排養殖是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2009年度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同時,也得到了茂名市、區級漁業管理部門的技術支持,而且該項目的實施所產生的技術成果還獲得了2012年茂南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我是首批加入網箱魚排養殖的其中一戶,當時覺得漁業主管部門有政策信息和技術優勢,由他們引導發動的事情肯定錯不了。而且袂花江的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我們年輕人也想轉業,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我們就積極響應,找了5個人(我們倆兄弟和另外三個朋友)一起合股,每人出資4萬元左右,風風火火地在北斗村河灣搞起了網箱養殖。”之前一直在江上打漁的漁民張文勇向記者介紹,“這些錢都是向親戚朋友東借西湊的,現在還背負了一身債務!”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網箱魚排養殖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順利,養殖之初問題頻現,魚病多發,經常出現死魚事故,損失很大。“畢竟是第一次搞網箱魚排養殖,沒有經驗可循。我們一直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才逐步走上軌道。”據張文勇介紹,他已經發展到了80個網箱的養殖規模。最高峰的時候,在袂花江上從事網箱魚排養殖的漁民共有15戶,多達近300個網箱,主要養殖四大家魚、羅非魚、叉尾鮰以及匙吻鱘、武昌魚、倒刺鲃魚等名貴品種。2012年,袂花江網箱養殖產量起碼超過了160噸,產值不少于800萬元。
而更讓張文勇始料未及的是,已經投入了巨資的網箱魚排養殖竟然被三防部門認為阻礙了行洪安全,是違法行為,并面臨被強拆的危險。“三防部門給出的理由也十分無厘頭,我們都在這里養殖了好幾年,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現在才說違法?”張文勇激動地對記者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這樣規定:“ 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傾倒垃圾、渣土,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漁民楊什海從小就在袂花江上長大,對江的環境十分了解。他對通知提出的依據表示十分不解:“一直都沒有洪澇災害發生,就算是汛期,江水也漲不高。現在突然說我們的網箱影響防洪,叫我們搬,這么短的時間,我們搬到哪里去呢?”
經營狀況不樂觀
據本刊記者了解,一直以來,網箱養殖戶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態,目前1/3已經破產,1/3還在艱難維持,剩下的1/3逐步走上軌道。自從清障決定書下發以來,已經有超過1/3的網箱被清拆,而清拆的這部分基本上是已經破產的養殖戶。目前尚且還有8戶人家堅持養殖,大約還有200多只網箱。
烈日暴曬的江面上波光粼粼,讓人眼花繚亂。在袂花江北斗灣盲江段,養殖戶陳高站在魚排上,看著自制的投餌機里空空如也而發愁。與其他養殖戶不同,陳高是位殘疾人,沒有了左手,從事網箱養殖是他目前唯一的生計。自從被告知網箱魚排將被清拆之后,他已經遣散工人,停料,養殖陷入癱瘓狀態。
“沒有辦法啊,政府話要拆。飼料供應商聞之立即停止向我供料了,現在我基本上停料了,還欠了一屁股債,近百萬!”陳高告訴記者,“前幾年養殖不成功,魚發病(腸胃炎,爛身等病)而死亡,損失比較大。去年以來養殖效益才逐步好轉,但由于之前幾年損失比較大,到目前還沒有回本。我的網箱里現在至少還有存魚20多萬斤,僅僅小草魚就起碼有5萬斤,如果現在網箱被拆除,這些魚如何處理?我真的要血本無歸了!”眼前的處境讓陳高倍感困窘,他的眼里滿是迷茫和絕望。據了解,陳高和弟弟陳理合伙經營網箱養殖,弟弟也是殘疾人,沒有了雙手,完全喪失勞動力。
在附近養殖的張文勇、楊什海、楊木秋等人的經營狀況也不差多。
“暫時還沒有回本。我們一直摸著石頭過河,2012年才摸出點養殖經驗,剛剛有點效益出來,以為有奔頭了,但沒有想到就面臨被強拆的命運。現在還欠著一大筆飼料款近10萬,渾身上下債務超過30萬。一旦被清拆,我們這么多年的心血都白費了啊!”張文勇告訴記者。
都沒有養殖證
“既然養殖了這么長時間,有沒有去漁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養殖證呢?”記者問。
“全部養殖戶都沒有養殖證。期間有去申請過一次,但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了了之。”張文勇如此回答。對此,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當地漁業主管部門曾經考慮過給網箱魚排養殖戶發放養殖證的,但后來由于當時主管漁業工作的領導崗位變動而把發證一事擱置了下來。
無證養殖,這也成為了清拆的另一重要理由。
茂南區水政支隊隊長許溫華認為:“發展網箱養殖不能影響行洪安全。我們在袂花江堤上豎起的告示牌已經明確指出,禁止在袂花江上從事網箱養魚活動。顯然,網箱養殖不僅不符合我們水務部門的規定,而且還違反了行洪法。據我們所知,目前養殖戶均沒有辦理養殖證。顯然,網箱養殖也沒有得到漁業主管部門的許可,違法了漁業法,是違法養殖。既然是違法的,那么就必須依法拆除。我們是執法者,完全依法行事。”
記者在袂花江上走訪時,已經留意到了許溫華所說的告示牌。記者發現,告示牌下方所署時間為2012年5月10日。“之前一直沒有告示牌的,只是去年五月份才有區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在這邊豎起了這塊招牌。但我們的網箱魚排養殖已經開展4年了,而且他們在豎牌的時候以及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對我們的養殖行為指出任何問題。”附近的養殖戶楊什海如此對記者說。
據本刊記者了解,這塊告示牌并不是無緣無故在堤壩上豎起來的。
網箱養殖污染水質?
據知情人士介紹,一直以來,袂花江網箱魚排養殖受到了當地一些人大代表的關住和反對,并多次向茂南區人大常委會提交整治建議,認為網箱魚排養殖污染水質,影響下游村民飲水安全,應該拆除。
記者了解到,在2012年4—5月期間,茂南區漁業主管部門和漁政大隊曾組成執法檢查組對茂南區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情況進行了一次執法檢查,尤其針對袂花江的水質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后來形成了一份調查報告提交給茂南區人大常委會。記者在一份《茂名市茂南區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審議意見》中看到,茂南區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江河網箱魚排養殖給出了指導意見和要求:“盡快作出科學合理的江河水域網箱養殖規劃,開展網箱養殖發證工作。在解決網箱養殖戶后顧之憂的同時,正確處理好發展網箱養殖與航道、水質保障的關系,以促進江河水域開發和網箱養殖的健康發展。”從這份意見中可以看出,當地人大常委會對江河網箱魚排養殖是持肯定和支持意見的,并未出現清拆字眼,只是要求加強管理,統籌兼顧,解決漁民后顧之憂。
而養殖戶對于網箱養殖污染水質的說法同樣持不同意見。
一位參與了網箱養殖的茂南區老水產干部認為,“認為網箱養殖會對水質造成污染的證據是不充分的。我們沒有進行全投料養殖。事實上,懂得養殖的人都知道,我們不可能進行全投料養殖,而是采用半投料半喂草的輪養方式進行養殖。因為全投料養殖的成本太高,2.5元/斤的飼料成本,那么養成的成本就至少需要8元左右,這樣的成本養殖戶是無法承受的。”
“如果說網箱養殖污染水質,那么區環保水質檢測機構應該出具一份近期的詳實的水質檢測報告給我們,不能憑空說話,要有真憑實據,這樣才能說服人。但他們沒有提供,這點讓我們難以理解。”養殖戶楊什海認為,一紙決定書并不能讓人信服。
一戶補貼3000元
據了解,袂花江是茂南區的母親河,屬于二類水質,是飲用水水源。茂南區農林畜牧和水務局副局長陳金瑞告訴本刊記者:“在2009年的一次水質檢測中,檢測到氨氮含量超標。自從發展網箱養殖以來,下游的水浮蓮大量繁殖,影響下游民眾飲水,包括湛江吳川的蘭石鎮都有民眾反映。我們區人大代表屢屢提出治理袂花江水質的建議。”陳金瑞介紹,2009年,袂花江網箱養殖剛剛發展之初,水務部門已經發通知禁止養殖的。“如今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我們市要對全市環境水質進行治理,其中袂花江網箱魚排養殖污染水質是這次治理的重點。市里把這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抓。”
“袂花江網箱魚排養殖違反了行洪法和漁業法,必須要拆除的。經過我們與養殖戶的協商之后,大部分人都積極配合清拆行動,只有少部分養殖戶不是很理解,仍然堅持養殖。我們也體諒養殖戶的難處,所以把清理期限從4月13日延長至今年10月底,給他們5個月的時間處理。目前我們一律按照3000元/戶補貼給養殖戶。”陳金瑞說。
訴求:兼顧漁民切身利益
記者:如果說養殖污染水質,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改進養殖方式呢?比如減少投料,多投喂草?
楊木秋:我們一直以來就是采用投料與喂草兩結合方式的來養魚,這也是我們袂花江的魚要比其他地方的魚好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目前養殖效益如何?
楊木秋:養殖了3年時間,現在還是欠一身債啊。
記者:既然政府下令要拆除網箱,不拆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那么你們有什么訴求?
張文勇:允許我們進入附近的盲江進行養殖。現在雖說推遲了5個月再拆,但我們的魚還很小,不要說5個月,就是一年都達不到上市規格。
楊木秋:其實我們網箱養魚產生的污染是微乎其微的,袂花江的主要污染源是沿江居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向江中,另外乙烯廠表面的污水也直接排入江里,江邊也有大量的養豬場等等。要治理環境,關鍵是政府要敢于打老虎。
楊什海:政府對網箱一拆了事,誰來兼顧我們養殖戶的切身利益。我們大部分人都一身債務。我們沒有債務,要拆問題都不大,但現在我們一拆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債務不知如何去還啊!政府應該就清理網箱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據作出令漁民信服的書面解釋。否則,清障決定應該叫停。
陳高:“我們都是殘疾人,打工都沒人要。網箱養殖是我們唯一出路,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夠允許我們在袂花江繼續進行網箱養殖,給條生路給我們漁民。如果非拆不可,目前網箱養的魚將不得不要降價處理,我們懇請政府對我們漁民進行合理的經濟補償,而不是每戶只賠付三千元,并對我們進行就業安置和指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