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資金不足,合作社建設中的加工廠被迫停工。
病害已經成為對蝦業揮之不去的夢魘,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走訪陽西沿海一帶,看到疫情依然嚴重。面對不利形勢,不少人改變以往的單一養殖模式試圖改善局面,但是困難重重,而隨著病害蔓延,養殖戶虧損、經銷商風險增加,整個產業鏈裂痕不斷擴大。
轉變養殖模式不容易
“我們這早造蝦成功率大概只有2-3成。”7月13日,溪頭鎮養殖戶鄧老板告訴記者,但他并不大愿意記者造訪,因為“養得不好”。
陽西縣沙扒鎮綠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綠康合作社)理事長陳增前則說,沙扒的成功率比溪頭還要低,好多人投幾次苗都失敗,“整個沙扒目前可能都有7成蝦塘空著。”記者走訪沙扒期間看到,很多原本應在生產旺季的蝦塘都是空的。有養殖戶說,很多人要等到農歷7、8月份,天氣慢慢涼下來再投苗,在養殖戶的經驗里,天氣涼下來之后,白對蝦成活率相對會高一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