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今年的8月1日起,海南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決定全省羅非魚出口企業對磺胺等藥殘超標的羅非魚一律不準收購。收購中,如羅非魚原料進廠后發現藥殘超標,則每斤魚價下降一元,由工廠直接從購魚款中扣除。該規定引起同行的一片歡呼。
磺胺,是抗生素中的一種,在水產養殖中使用廣泛。隨著羅非魚鏈球菌越發嚴重,磺胺等抗生素的使用越發頻繁,羅非魚藥殘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泉溢)銷售部經理王斌表示,到塘頭收購羅非魚的時候,都會對羅非魚進行預檢。以7月份為例,凡被檢出有問題的羅非魚均超出國家藥殘標準100PPm的40%。“超標原因往往是過量用藥和不按照休藥期使用。”
占世界羅非魚出口量72%的中國羅非魚,近幾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因藥殘問題屢屢受阻。據了解,2006年,5家企業的5批羅非魚產品被美國、加拿大通報有孔雀石綠殘留。2008年,4家企業的5批羅非魚產品被美、加通報有硝基呋喃和結晶紫殘留。2009年又有1家企業的1批產品被美國通報有結晶紫殘留。2011年,我國3家企業因海產品中含獸藥殘留被拒絕。
因此,作為我國出口量最大的海南羅非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出臺這一政策恰恰迎合了中國羅非魚尷尬的處境。海南昌盛魚鱉種苗場(簡稱昌盛)總經理周旭表示,這樣的規定,說明了加工廠意識到藥殘羅非魚所帶來的風險,這對我們行業規范,市場總體風險減低都是不錯的舉措。“這也表明加工廠對我們養殖戶負責任的態度,我們對此表示支持。也相信這樣做會讓羅非魚產業走得更遠。”昌盛一直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收魚,目前昌盛的收魚工作并沒有受到這規定的影響。
而泉溢公司在收魚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此外還因為當前的羅非魚存塘低,收魚不足。王斌表示,這項規定從整體上看對泉溢公司影響較小,畢竟泉溢公司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幾年,客戶信譽度都不錯。“這個規定對行業來說是有利的,無論是加工廠還是養殖戶,對這項規定均表示支持。”
可持續漁業伙伴組織(SPF)中國羅非魚養殖改良項目經理韓寒表示,這一規定,且不說執行的效果如何,至少行業協會愿意邁出這一步就很不錯了。“我覺得執行效果肯定是個問題,但大家的意識目前還是比較高的。而我們SPF的工作也會進一步跟進,更多地督促行業真正落實一些措施。”
據韓寒介紹,SPF目前正在組織當地養殖戶、苗企、加工廠、飼料企業和經銷商一起制定一個區域養殖良好操作規范,即參照國外很多優秀的行業組織所做的模式,相當于推出一個行業自己制定的、自愿遵守的操作規范。隨后SPF會搭建數據庫,搜集更多能支撐落實這規則的數據,并及時發布,尤其讓國外收購商看到我們所做的努力。
“目前工作進展依然困難重重,我們以一個外國機構的身份來做這樣一件本來是行業內部或政府應該承擔和領頭的事情,很多困難來源于不明不白的尷尬身份,不過我們依然在努力中。”
目前,翔泰、通威、中漁、泉溢、蔚藍、勤富等企業已明確表態堅決執行此決定,海南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希望各工廠和養殖場積極響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水產品養殖用藥操作規程,不準使用禁用藥,堅決遵守限用藥休藥期規定,以免自身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