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破解大水面甲魚養殖難題
鎮海嵐山水庫成功實現大水面放養中華鱉
中國寧波網訊 鎮海區創出了一條水產生態養殖新路子———在嵐山水庫不投放任何飼料、全野生自然生長的甲魚,已注冊為“泥螺山”商標,并通過了國家權威部門的有機認證。目前,盡管這種中華鱉每公斤售價高達800元,但仍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據介紹,始建于1975年的嵐山水庫,水域面積3300畝,水深3米至4米,是由杭州灣海涂改造而成,現有水庫漁業資源主要為咸淡水魚類。根據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調查,一直以來,由于水庫內的小型野雜魚較多,又無兇猛魚類為天敵,因而造成非經濟魚類總量過大,影響了其他經濟魚類的生長。為此,嵐山水庫養殖場在水產養殖專家的指導下,于2009年引入兇猛的中華鱉,率先嘗試開展大水面中華鱉野生放養,以保持水庫魚類資源的合理分布及水體的可持續發展。
嵐山水庫養殖場負責人胡海明回憶說,當年放入中華鱉苗時,許多人預言這些鱉苗難以成活。原因是水庫水深面廣,而作為舟山本島飲用水備用水源,水庫為保護水質嚴禁施肥、投餌及使用一切禁用消毒藥物。因此,包括一些水產專家也認為,人工繁育的鱉苗放養在近似天然狀態的水庫,存活概率微乎其微。也因為這一原因,養殖場當時只在水庫內試驗性地放養了3000只重約50克的鱉苗。
但一年后的情況證明,不僅水庫內野雜魚瘋長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這批試驗性放養的鱉苗存活率竟高達95%。為此,養殖場連續三年開展了大規模鱉苗放養,至今已放養鱉苗10萬只。如今,最初放養在水庫內的鱉苗,平均體重已達500克。從外觀上看,這些甲魚背上光潔平滑,裙邊厚實,且甲魚爪子又硬又尖,顏色發黃;用手指抵壓腹甲,其條紋清楚的腹軟骨彈性強度較大。據專家鑒定,這些甲魚的特征幾乎與野生甲魚一致。
相關資料顯示,與人工養殖的甲魚相比,野生甲魚由于生長環境較嚴酷,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其增重速度明顯偏慢,一般是人工養殖期的3至5倍,但野生甲魚長期攝食多種餌食,體內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活力強,滋味鮮美口感好。因此,目前市場上野生甲魚價格是一般人工養殖甲魚的數倍,甚至更高。
據悉,在4年的摸索和實踐中,嵐山水庫養殖場已形成了一整套大水面野生中華鱉養殖技術,并開始營造中華鱉產卵場所,以通過自繁自育方式,逐步形成中華鱉的野生種群。對此,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柳海表示,我市各地擁有眾多山塘小水庫,若將嵐山水庫的養殖模式進行推廣,既能保護本地中華鱉資源,又能為山區農民增加收入。(記者王量迪 鎮海記者站張如新 張寒 實習生盧瓊翔)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