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記者在高要市蓮塘鎮了解到,當地叉尾鮰價格從5月10日前的4.1-4.3元/斤跌到目前的3.8元/斤,跌幅超過10%。據養殖戶梁誠偉介紹,跌價的原因主要是加工廠停止收購,大量商品魚不得不在國內各水產市場銷售,很多養殖戶現在已經停養叉尾鮰,不再投苗。
梁誠偉從事叉尾鮰養殖已經16年,對于今年的行情特別不看好。據其介紹,現在新投塘的租金一年普遍在1900元/畝,比以前的500多元翻了好幾倍,使得養殖叉尾鮰的成本從3.5元/斤增加到4.0-4.2元/斤,遠高于當前塘頭的出魚價格。“我周圍的朋友都已經不養叉尾鮰,改養其他品種了。擺明虧本的事,何必還做呢。”梁誠偉無奈的對記者說道,他估計高要市今年的養殖面積要減少2/3。
據了解,叉尾鮰在廣東的產量并不高,官方公布的數據表明:2006年,全省的養殖產量只有1.29萬噸,養殖產區主要集中在肇慶、佛山、廣州和清遠等地。由于叉尾鮰大都采用混養的方式,所以全省的養殖面積難以統計。
談到今年叉尾鮰的苗價,梁誠偉也是頗為不滿。“前兩年風光的時候,10公分的苗可以賣到4-5毛錢,今年行情不好,價格已經跌到1毛錢一條。”他自己運氣還算好,半個月前已經將培的苗處理完畢,談不上賺錢,只能平本。“我現在已經放棄標苗。出不了口,前景一片黯淡。”
隨后記者查閱了FDA的官方網站,了解到香港、東莞的兩家加工廠在今年4月份,因為出口的叉尾鮰被查出含違禁藥物而被列入“黑名單”,這可能是導致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
佛山市南海區某叉尾鮰養殖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加工廠被美國警告,使得商檢全面停止我省的叉尾鮰出口,現在整個行業已陷入低迷。“內銷的量始終有限,雖然全省的產量不多,但一下涌入到各水產批發市場,使供需不平衡,價格自然下跌。”
該負責人不看好未來幾個月的行情,擔心自己現在養出的商品魚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近來也是憂心忡忡。
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近日發布的公告稱,繼4月25日美國阿拉巴馬州從中國叉尾鮰產品檢驗出氟喹諾酮藥物殘留,而在阿拉巴馬州停售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叉尾鮰魚片以來,美國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州等美國南部4個州先后停止銷售中國的叉尾鮰魚片,現在已經發展到FDA不僅僅只針對叉尾鮰魚片,而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水產品進行自動扣柜嚴格檢查藥物殘留。
“越南鯰魚反傾銷事件”觸目驚心,但愿我們能有所準備。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