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娃娃魚、棘胸蛙、鱘魚、胭脂魚是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水生野生動物。記者9月18日獲悉,近年來,江西省一方面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好這四大水生野生動物資源和棲息環境;另一方面加強科技攻關,通過人工馴化,合理開發利用,形成獨樹一幟的江西漁業“四特”產業。今年1至8月,全省“四特”水產品產量3500噸,產值2.56億元,超去年全年。
—科技先行,資源保護和商業開發并舉。省農業部門在資源保護上下工夫,建設了兩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1個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加大“四特”增殖放流力度。同時,幫助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8個產品研發中心,建立了四大品種、六大體系的水產技術研究團隊,突破了特種苗種繁育瓶頸。今年,全省“四特”苗種繁殖量達2500萬尾,苗種遠銷廣東、湖南等地。
—加大投入,苗種繁育與規模養殖并進。省農業部門先后投入1000萬元,改擴建“四特”產業苗種繁育基地7家,建立仿生態魚池200余畝,年繁殖娃娃魚5萬余尾、棘胸蛙100萬余只、鱘魚200萬余尾、胭脂魚2000萬尾;加強引導示范,促進規模養殖,累計投入2000萬元建立400余畝娃娃魚、棘胸蛙仿生態養殖基地,改建鱘魚、胭脂魚工廠化流水養殖設施及培育池2000余畝,創建5家“四特”產業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輻射帶動周邊萬余養殖戶開展健康養殖,促進 “四特”產業快速發展。
—創新機制,龍頭牽引與三產聯動并重。為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全省引進培育龍頭企業11家,建立規;B殖基地10余個,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累計為養殖戶增收2.5億元。省農業部門根據“四特”產業地域分布特點,利用婺源、井岡山、明月山、三爪侖的旅游資源,開發建立集觀賞娛樂、文化交流、商貿餐飲為一體的“四特”生態科技示范園,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品牌,深度融合“四特”一、二、三產業,推動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