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放棄大城市的工作,返鄉當起了泥鰍養殖戶,“80后”大學生劉洪的選擇讓親戚朋友都無法理解,而他卻堅持了下來,并且即將從泥鰍養殖中掘到第一桶金。9月29日,記者在榮縣新橋鎮長埂山村的泥鰍養殖基地采訪了他。
市場調研走在前頭
“創業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不能盲目。”劉洪對于前期的項目選擇和市場調研,做足了功課。他不僅多次到重慶、成都等地對水產市場進行考察,還對當地氣候、土質、水資源進行了分析。
劉洪向記者介紹,“泥鰍肉嫩味美,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水中人參"之美譽,所以泥鰍具有較好的銷售市場”。在選定泥鰍養殖項目后,他還到眉山、內江等地學習養殖技術。
2012年3月,劉洪在長埂山村流轉了16畝土地,并按照300斤/畝/年的干谷子市場銷售價支付給村民,同時,他還請當地的村民為他挖池子、砌田坎,修建了8個養殖池,一個孵化池;5月,劉洪就從內江購買回第一批500斤重的泥鰍苗子,開始了他的泥鰍養殖之路。
科學養殖保證產量
經過半年的養殖,去年12月,劉洪的第一批泥鰍按市場價50元/公斤的價格出售,就收入了近4萬元。
“養殖泥鰍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對技術要求很高。”劉洪說,剛開始孵化泥鰍苗時,由于技術不過硬,前兩次孵化都失敗了。后來他主動與四川農業大學的水產專家取得聯系,經常跟專家請教學習,逐漸掌握了孵化的訣竅。第三次孵化泥鰍苗時,劉洪大膽投放了600斤種泥鰍,經過一個星期的細心繁育,最后孵化出了4000多萬尾泥鰍。
“目前,8個養殖池的泥鰍大約有2萬斤,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銷售價28元/斤出售,預計僅此一項就可收入56萬元。”劉洪說,泥鰍還沒養成,他已經接到很多來自內江、重慶、自貢等地的訂購電話,目前已經簽訂了約30萬元的泥鰍苗合同,“預計今年的收入很不錯”。
為了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今年8月,劉洪又在長埂山村流轉25畝土地。而他最近又有了一個新想法。“我通過上網學習,了解到兔子的糞便里含有大量的草青素,經發酵后,可以投放至魚塘,促進魚兒生長。我現在有個大膽的想法,搞一個兔、魚、泥鰍循環套養,還在實驗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