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劉有成的“孵鱔秘笈”來自于姐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龔世園。他研發出雌雄轉性技術,讓黃鱔轉性變得可控,破解了孵鱔難題,劉有成稱,沒給黃鱔吃添加劑、違禁品,而是通過營養、生理、行為等綜合調控,可以放心吃。
秋高氣爽,云淡風輕。9月22日,來到漢川華嚴農場科農水產專業合作社,這是全省最大的“黃鱔孵化基地”。
黃鱔價高,被譽之“水中黃金”;黃鱔難養,人工繁育成活率低。去年,劉有成兄弟3人獲得“孵鱔秘笈”后,放下廣東的生意回鄉,投入千萬“盤”起了鱔生意。
池塘里,一口口布滿水葫蘆的網箱依次排開,一條條小船在網箱間劃來蕩去。500畝水塘,2萬口網箱,遠望去頗有氣勢。黃鱔幼苗,就在網箱的水草里生長、嬉戲。“這些小家伙,可不好伺候!”眼前的劉有成腳穿膠鞋,又黑又瘦。
黃鱔是特殊水產,雌鱔性成熟后,次年變雄性,無法再產卵,增加孵化成本;而且雌鱔每次產卵尾數少,存活率也低。
劉有成的“孵鱔秘笈”來自于姐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龔世園。他研發出雌雄轉性技術,讓黃鱔轉性變得可控,破解了孵鱔難題。在科農合作社,按此方法孵鱔,孵化成功率超90%。
這樣的黃鱔能吃嗎?放心吃!劉有成稱,沒給黃鱔吃添加劑、違禁品,而是通過營養、生理、行為等綜合調控。
池塘里,清水全部從地下抽取,魚兒不時躍出水面。這些是特別放養的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用于凈化水質。
岸坡上,5個工人正圍在絞碎機旁,給幼鱔配置“營養餐”。一條條鰱魚絞成白色肉泥,再配比加入蚯蚓、紅蟲,定時、定點、定量喂食。每天下午5時,投到網箱固定的位置。
網箱里,層層疊疊的水葫蘆,成了幼鱔夏日消暑、冬天保暖的好去處。“黃鱔愛干凈!”劉有成笑著說,就像我們吃完飯要洗碗收拾桌子一樣,它們吃剩的飼料,第二天“開飯”前一定要清干凈,不然就罷食。
從網箱里輕輕舀幾瓢水,倒進水盆。只見一條條繡花針大小的幼鱔,在水里游來蕩去。3天前,還只是一顆卵。
到明年4月,這里將游出幼鱔1000多萬尾。這么多,好賣嗎?“不愁銷路。”劉有成對明年的行情胸有成竹。現在,各地前來考察、預訂的人絡繹不絕。到明春,“一筷子”長的幼鱔要賣3元一條,水中游出“軟黃金“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