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門海大---陳立超
湖北自古以來就是千湖之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然而草魚苗種的高效養殖一直是這兒漁戶的一塊心病,眼瞧自家魚塘每年投入成本往上升,養殖效益卻不見起色。究其根本原因是養殖投入了,效益回報未達到預期,苗種成活率未得到徹底解決。草魚苗養殖從本年的4月發花到8月底長成,苗子基本可以劃到1/20個頭,大一點可以劃到1/6頭左右。每當這個時候,養戶都是面帶微笑來夸贊自己的草魚苗。“看,我家這苗子長得不錯吧!”然而好景不長,晴天霹靂一樣狠狠地刺痛了養戶的養殖信心。看著這幾個月養殖的魚兒,也許就會在這么一二天化為灰凈。他們也不敢在奢求著什么,只希望后期魚兒不在那樣的發病。因此,近幾年來我司高度關注草魚苗種的成活率,不斷在探索與創新,保苗行動一直在進行中……談談最近幾年我對白露關保苗行動中的認識與理解,從以下六點分析:
控料預防成主流
從11年我司在洪湖區域已開始介入“白露關”草魚苗種高成活率的調查;利用公司高效平臺與基地試驗驗證;我們歸結了一流的技術方案,草魚苗種每月精準的投喂技術。12年我們花大部分精力進一步驗證重點戶投喂節奏在白露關對草魚成活率的影響,我們獲得了成功并且驗證了以往的數據。因此今年一進入8月底,養魚戶開始有意識將飼料每天控制在1.5%-2%,與往年相比今年死亡量確實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投餌率超過3%的用戶越來越少,但是有些用戶的苗種成活率還沒有得到解決?打一個比方,假如我司草魚苗種投喂技術方案為每天投喂4餐,比例分別為20%、30%、30%、20%。過細一點的用戶可能每天稱料喂魚;懶惰一點的用戶可能就是每天上一包料不管幾餐就喂完。這兩種投喂的效果到底怎么樣呢?依據我們數據調查,做出了比較科學的投喂比例,但不可控因素較多死搬硬套也是不行的。據資深養苗的用戶介紹說,“養草魚苗子是細活,不可馬虎一點。這幾年我養草魚算比較成功的方法:看魚、看水、看天氣;定時、定量、定大小。挑兩點講訴:看魚:在一定投餌率下,魚多就多喂一點,少就少喂一點。比如,每年8月份早晨的第一餐幾乎都是很難將飼料投下去,苗種養殖亦是如此。怎么搞呢?答案肯定還是要投喂,畢竟規格大有成就感再者來年養成魚就比別人長得快嘛。利用投料機的時間間隔控制投喂量,間隔調慢一點本來8秒增加到10秒;按照早晨的20%投喂15斤的料直接可以縮小到10斤。我們都知道每年池塘里死亡都是大一點草魚,所以保持這批吃料魚七八成飽足矣! 定大小:我們都知道不同規格魚對顆粒料的適口性也是有要求的,規格大的魚投喂顆粒自然會大一點,看似比較合乎常理。到8月底,市場上草魚苗種已基本孵成,規格集中在一斤十多個頭左右。用戶急于給苗種換成1.3-1.5粒徑的顆粒料,我想可能基于魚苗吃的方便。但是這樣舉動狠狠傷害了那些貪得無厭大規格草魚苗種。我們都知道草魚的毒素代謝器官為膽、肝臟、腎臟等,飼料中主要原料豆粕毒素-蛋白抑制酶,菜粕-介子酸,棉粕-棉酚都略含毒素;代謝器官衰竭后魚吃的越多越容易死亡。
內服保健新潮流
第一波魚病以健康預防為主,用戶開始意識到前期使用抗生素對后期養殖起著反作用效果,用戶基本停用了抗生素。方案逐漸趨于統一,中草藥+維生素為主。草魚從水花養成十幾個頭大概經歷了一百三四十天后,首次用藥很重要。這也是很多廠家逐漸向保健內服方向發展。
盯好日期做預防
據這三年的不完全統計,洪湖的草魚苗種第一波發病的時期為8月20日左右,鏡檢80%-90%主要是車輪蟲,此時下一遍車輪蟲的藥便可立馬見效。而每年草魚苗種發病高峰期在9月15日-9月18日最為明顯,死亡量在幾百、幾千不等。這也是白露后7-10天死魚高峰期,癥狀多為黑頭、爛鰓、花白肝為主。那么,在這之前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除了內服保健之外,我們應該多調水來穩定水質。
苗池加水防感冒
八月底、九月初基本每年都會出現陰雨天氣,溫度也會從30℃陡降至15℃左右。據原烏林草魚苗種服務站站長竺定軍介紹,草魚苗種在白露關前后注重魚兒防寒保溫,就如我們人類遇到變天后需要加減衣服一樣,人屬于恒溫動物需要呵護,更何況魚兒變溫動物呢?水越深(<2.0米),緩沖能力越強;保溫效果越明顯。
應激解毒少不了
“白露”、“麥黃”這兩道苗種生死門關,整個市場技術開始聚焦這兩個時間段的技術方案,主要以解毒、抗應激為主從用戶那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多以果酸、多元有機酸、絡合劑、解毒劑為主,有效降解養殖水體中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有毒藻類、生物有害物質、重金屬等多種有害物質,同時氧化、沉降分解了池塘過多有機質 ,達到草魚苗種良好的生長環境。
清淤曬塘做規劃
罪魁禍首歸結苗種池的常年不清淤、不曬塘;淤泥厚有機質過多,池塘的理化指標偏高,或多或少影響魚的生理呼吸。不清淤的池塘有害菌種繁殖過剩,水體良好的生態環境被打破,苗種長期會出現出血病現象。
草魚苗種的高效養殖仍處于一個瞎子探路的時代,如何更加科學養殖是我們從業人員今后努力方向。許多廉價養殖品種的研究已經被很多科研院校所放棄,發布科研成果越來越遠離養戶的養殖生產實踐。使我們感到苦惱的是尚有幾千萬漁戶還未擺脫草魚苗種困境,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探索草魚苗種養殖之路越來越明朗;為了實現所有水產養殖工作者共同理想,也為實現我國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科技新農,改變農村現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