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飼料廠家及藥企都在當地搞過技術交流會,介紹其他地方的養殖方式,也帶著經銷商和養殖戶去珠三角等地參觀學習,但收效甚微。
曾有一浙江人在合浦租塘養蝦,盡管養得不錯,但一直都沒能賺什么錢,其原因就是當地有人以低于市場價3元的價格強行收購對蝦。
整體蝦料銷量掉4成
廣西北海市(不包括合浦縣)對蝦養殖面積較多的地方是新港鎮、營盤鎮、福成鎮。整個北海的對蝦養殖面積大約為5萬畝,絕大部分區域為土塘。高位池則主要分布在新港鎮石頭埠、福成鎮的竹林、白龍等地,共計僅有數千畝。高位池基本都是按照目前流行的小面積池塘的改造方式建造,多為2-3畝/口,基本都鋪設膠膜。2012年,各飼料企業在北海的飼料總銷量大約為4萬多噸,其中粵海飼料集團的銷量最大,大約為1.2萬噸(廣西粵海8000多噸,粵佳4000多噸),其次為恒興集團,為1萬噸,海大集團約為5000多噸。
合浦縣的對蝦養殖主要養殖重鎮有黨江鎮(4萬畝)、西場鎮(4萬畝)、閘口鎮1.5萬畝,加上其他地方大約有15萬畝左右。合浦的池塘基本是土塘,養殖戶以本地人為主,浙江人擁有的池塘面積不超過1萬畝。保守估計,合浦縣的對蝦飼料市場容量至少在7萬噸以上。
不過上述的漂亮數據都已經成為過去式。受今年病害、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北海地區的養殖十分不理想。記者在北海走訪時,無論是碰到廠家業務員還是當地的經銷商養殖戶,說到今年養殖形式,開口的第一句話都是“今年的蝦太不好養了。”
北海地區養殖戶一般一年養殖兩造蝦。廣西粵海飼料有限公司北海區域經理黃榮峻告訴《農財寶典》記者,今年北海地區頭造蝦養殖成功率還比較高,基本有7-8成的人能賺錢,但第二造蝦大半養殖戶均以失敗告終。
石頭埠一位養殖戶劉叔告訴記者,當地有人第二造蝦因投苗不久對蝦發病,已經連續投了6次苗。他說,該養殖戶的幾口蝦塘共10多畝,每畝每次投苗10多萬尾蝦,前幾次都是投放160多元/萬尾的一代苗,后來只敢投40多元/萬尾的土苗。“他苗錢都虧了好幾萬元。”劉叔說,他自己也投了三次苗,開始也是投放一代苗,最后也是虧得心痛,也只能改投土苗。
“當地至少有3-4成的養殖戶因為第二造蝦投苗接連失敗,現在基本上都不投了,蝦塘都空著,等來年籌到錢再養蝦了。”劉叔說。
“今年養蝦失敗導致空塘的情況,除了石頭埠,北海其他地方也不少,總體至少有兩成蝦塘已經荒了。養殖戶都不用飼料了,你說碰到這種形勢,飼料怎么能賣得動。”湛江某對蝦飼料企業銷售經理黃華(化名)說,北海的冬棚蝦養殖量極少,今年的對蝦養殖很快就會結束,“估計多數飼料企業在北海的銷量要比去年至少下降4成以上。”
養殖戶以本地人為主
與廣西其他對蝦養殖重地,如欽州、防城港是以外地養殖戶(主要是浙江人)為主不同,北海地區的對蝦養殖戶絕大多數都是本地人。北海南康鎮飼料經銷商陳玉梅的對蝦飼料一年銷量可達2000多噸,是整個北海地區銷量最大的對蝦飼料經銷商。她告訴記者,她的客戶基本分布整個北海,欽州及防城港也有少量客戶。
“不少養殖戶都是用自己自留地開挖的蝦塘。”她說,由于是自留地,每個養殖戶的池塘面積都不大,一般都只有一兩口池塘,少的只有幾畝,多的也不過10多畝地。此外,還有不少養殖戶是租了村集體的地方開挖的池塘,但承包期也比較長,十多年甚至數十年,塘租也不貴。
“這種情況限制了蝦塘的出租,外人也難以進來。”黃榮峻表示,對于有自留地開挖蝦塘的養殖戶而言,自己養殖無疑是一個較好的致富渠道。“對蝦養得好,盡管只有一兩口蝦塘,但一年下來也能賺幾十萬,收入要比在外打工高得多。”他說,之前北海地區對蝦養殖成功率還比較高,所以當地養殖戶更不可能把塘出租。即使有養殖戶養得太差虧損過多或是因為其他原因出租蝦塘,但因為池塘面積少,外地人也不敢拿。
“如果沒有一大片連片的蝦塘出租,每人都能有幾十畝,一般外地養殖戶都不會去租。”黃華說,這是因為單獨幾個外地人在本地養蝦,缺乏安全感。他透露,之前曾有一個浙江人在合浦的山口租塘養蝦,盡管養得不錯,但一直都沒能賺什么錢,其原因就是因為當地有人不允許其他地方的人過來收該浙江人的蝦,逼迫該浙江人只能將蝦賣給他,價格比市場價低了至少有3元。
“養得好價格高還好說,至少能賺點,但一旦養得稍微差些,肯定虧本。”黃華說,有了這種慘痛的教訓,外地人都不敢獨自包塘養蝦,都是幾個、幾十個老鄉一起包塘。
冬棚蝦少
在北海地區,養殖戶高位池的投苗密度只有10多萬尾/畝,而土塘多為4-5萬尾/畝。與海南、湛江/福建等數十萬尾/畝的高密度相比,北海地區的投苗密度顯得十分疏朗。
“多年來當地的投苗方式都是這樣,沒怎么變過。”廣西粵海飼料有限公司技術服務專員劉遠亮表示,北海地區的養殖戶普遍都喜歡養殖大蝦,如果對蝦沒有出事,一般都會養到20-30支/斤的規格才出售。他介紹,當地的養殖情況有點奇怪,要么投苗不成功排塘,要么蝦苗成活率很高,一般都有8成。
照此計算,盡管密度小,但當地每造蝦高位池的畝產量有2000來斤,土塘也有1000斤。
“照此產量和這幾年的價格,養殖戶養好的話,賺的也不少。”劉遠亮說,當地養殖戶以前靠此方式賺了錢,這也許是當地養殖戶不大愿意改變養殖思路的一個原因。
在華南地區,冬棚蝦養殖都如火如荼,但在北海地區,養殖冬棚蝦的養殖戶很少。冬棚蝦效益好,這已毋庸置疑,但為何當地沒什么人養殖冬棚蝦?
一飼料經銷指出,飼料廠家及藥企都在當地搞過技術交流會,介紹其他地方的養殖方式,也帶著經銷商和養殖戶去珠三角等地參觀學習,但收效甚微。“我自家有蝦塘,我丈夫看管,叫他多投點苗嘗試下,他死活都不肯。叫他養冬棚,覺得沒必要,說過于辛苦。”她說,當地人養殖思維已經僵硬化,叫自家人改變都不容易,更何況想要改變其他人。
劉遠亮也表示,當地養殖戶不大舍得投入資金,也是限制冬棚蝦推廣的重要原因。“雖然以前養蝦賺了錢,但當地養殖戶全家收入基本都依靠養蝦,這幾年對蝦越來越不好養,除掉虧損及家庭開銷后,現在養殖戶受手上資金非常少。而養冬棚前期需要投入一筆錢,況且很多人沒有養過冬棚,技術管理等方面還是欠缺,弄不好養殖戶會失敗。這么一來,第二年的養殖資金就沒了,許多養殖戶都不敢冒這個風險。”
他表示,目前北海只有在石頭埠有數百畝蝦塘養殖冬棚,其他地方都尚在觀望。“不過根據一些賣冬棚器具的老板介紹,由于今年兩造蝦養殖失敗的人較多,有的養殖戶想改變養殖方式,把賺錢的寶壓在冬棚蝦上,想養冬棚和敢于嘗試的人多了,估計或會增加至500多畝。”他說,如果冬棚推廣開來,當地的市場,無論是種苗、飼料、藥物,都會迎來一個大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