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個案】鄭先良:四重保險保溶氧
廣西石頭埠養殖戶鄭光良是當地的對蝦養殖達人,帶記者前去拜訪的廣西粵海飼料有限公司北海片區技術經理劉遠亮表示,他們多數時候都是尊稱鄭光良為鄭老師。這是因為鄭光良在投身對蝦養殖行業之前的卻是一名教師。此外,鄭光良善于總結養殖經驗及技術,但他從不藏私,一向都是大方與養殖戶交流,這也讓認識他的人發自內心尊稱他一聲鄭老師。
南美白對蝦養殖,鄭光良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池塘的高溶氧。“塘中溶氧充足,對蝦吃料多,病害也少。”他介紹,為了保證池塘溶氧,他設置了四套保險措施。
他的第一重保險是立體增氧。在池塘水面,鄭光良和其他養殖戶一樣安裝水車增氧機,但在池塘底部裝置增氧盤,通過鼓風機進行底部增氧。鄭光良表示,如果僅靠水車增氧,蝦塘中底部的溶氧有可能不足,而立體增氧,可將氧氣輸送至塘底,提高水中溶氧,而且還可以將塘底的有害氣體、物質通過曝氣的方式減少危害,塘底的好氧性有益菌也可獲得較好的生長條件,這對對蝦養殖十分有利。
鄭光良介紹,他的第二重保險是柴油機頭、電動機組合而成的水車增氧機。在有電的時候開啟電動機,一旦沒有任何電力,可立即開啟柴油機帶動水車車輪實現增氧。
他的第三重保險則是柴油發電機,在沒有常規電力供應的時候,可發電緩解電力不足之苦。而他最后一重保險是與周邊數家養殖戶實現電源連接互通,以保證自己的柴油發電機在損壞的情況下,可通過其他養戶的電力支援,保證增氧設備的正常運轉。
“之所以與周圍養殖戶的柴油發電機電力相連互通,是因為之前有次我的發電機中途壞掉,塘里的大蝦因為缺氧損失了數百斤,幸好采取措施及時,要不然全塘的蝦就沒了。”鄭光良說,他提出該意見后,周圍的養殖戶全都贊同,因為這種辦法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也在無形中讓大家相處更加融洽。
鄭光良相信技術但不迷信技術。他認為,每口池塘的土質、周邊環境完全不一樣,養殖戶應該根據自己池塘的情況采取措施,而不是看到別人用什么也跟著投放什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